一、活动主题
设计高效的计算练习题,组织有趣的计算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高效计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简便运算等相关计算技能。
2、借助有趣的计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压力下保持冷静思考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3、营造积极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4年10月25日,上午第3-4节
地点:五年级教室
五、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层次的计算练习题,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加减法等基础运算以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将练习题整理成练习册或电子文档形式,用于学生练习和竞赛出题。练习题示例如下:
基础巩固类:
25 + 36 =
125 × 8 =
0.5 + 0.3 =
3/4 - 1/4 =
简便运算类:
25 × 32 × 125(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18 × 99 + 18(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6 + 4.8 + 6.4 + 5.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拓展提升类:
(1/2 + 1/3)÷ 5/6(先算括号内加法,再算除法,涉及分数运算和混合运算)
12.5 × 8.8(可通过拆分数字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制定详细的活动规则和流程说明,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和参与活动组织的教师、工作人员等。
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如奖品(奖状、小奖品,如文具、书籍等)、竞赛答题纸、笔、计时器、展示题目用的投影仪或黑板等。
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并提前对组长进行简单培训,使其了解活动流程和职责(如组织小组讨论、收发答题纸等)。
邀请其他数学教师担任评委,提前与评委沟通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学生准备:提前复习所学的计算知识,准备好常用的文具,如笔、橡皮、直尺等。
六、注意事项
确保活动现场秩序井然,特别是在抢答环节,要避免学生因过于激动而出现混乱情况,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把控。
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正面评价,避免因竞赛结果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提高能力。
提前检查活动所需的设备、物资是否齐全且能正常使用,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活动流程
(一)活动开场(5 分钟)
吕富显老师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和大致流程,强调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计算小故事或者数学名人在计算方面的趣闻轶事,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例如讲述高斯小时候快速计算 1 + 2 + 3 +... + 100 的故事。
(二)高效计算练习题讲解与练习(10分钟)
教师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计算练习题,在黑板或通过投影仪展示,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计算要点,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计算规则和运算定律,如乘法分配律、加法交换律等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如 5分钟)独立完成。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趣味计算竞赛活动(30 分钟)
小组赛(15 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竞赛题目,每组答题纸上都印有相应的题目序号,题目类型涵盖之前练习过的各种计算题型,有基础题、简便运算题和拓展提升题,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答题,答题结束后由组长将答题纸交给教师。在答题过程中,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分工,比如有的同学负责基础题计算,有的同学专注于简便运算等,但不能抄袭其他组的答案。
教师和评委根据答题的准确性、解题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完成时间等因素进行评分,每道题都设定相应的分值,答对得分,答错扣分,最后统计出各小组的总分。
个人赛(15分钟)
从每个小组中推选一名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个人赛,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教师依次展示题目,学生举手抢答,抢到答题机会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如 30 秒)内说出答案和计算思路,答对得分,答错扣分。若抢答后未能及时正确回答,则继续抢答此题,直至有学生答对为止。
教师和评委同样根据答题情况进行现场打分,记录每位参赛学生的成绩。
(四)活动总结与颁奖(20 分钟)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练习题练习和竞赛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表扬计算准确、速度快以及在团队协作和个人抢答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小组,再次强调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今后数学学习中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的要点。
根据小组赛和个人赛的成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的小组和个人,颁发奖状及相应的小奖品,鼓励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提高计算水平。

(五)活动结束(自由安排时间)
学生有序离开活动场地,教师收拾整理活动所用的物资,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八、活动延伸
在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继续安排适量的计算练习环节,将本次活动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和易错题目融入日常练习中,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考查,开展小型的计算比拼活动,保持对计算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组织学生制作数学计算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计算技巧分享、有趣的计算题目、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加深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
龙口市北马镇北马小学
202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