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来,早晚的温差已经开始逐步拉开,空气中的丝丝清凉给人带来一丝平静与惬意......但是,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季节性疾病也随之而来。
为何秋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这些症状短时间或是轻微程度不会造成疾病,但多次出现则会使身体出现病变。尤其是血管本身就存在堵塞的慢性病患者,血管堵塞程度加重形成血栓,危机四伏,一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温度变化对血管的影响 血管收缩 由于血脂长期沉积,导致血管内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秋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变窄,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血液粘度升高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连呼吸都会消耗大量水分,血液粘度会过高,血液流通不畅,血管更易堵塞,诱发心血管疾病。 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注意啦 2.稍微活动一下都会气喘吁吁; 3.夜间会因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 若出现以上情况都要注意,这有可能是你的心血管发出的信号提示。 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抵抗力普遍下降。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需引起警惕。 肥胖的人 肥胖的人往往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血管硬化和狭窄,这就为心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隐患。所以肥胖的人在日常饮食中也应特别注意。 作息紊乱的人 现在很多人在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导致作息不规律,时间一长,心血管疾病诱发几率增加。 缺乏运动的人 平时运动少,血液流通会不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同时也会造成心肺功能下降、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等。长期会导致血管硬化和狭窄。 贪凉的人 特别是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如不注重保暖,血管会收缩变窄,诱发血管疾病。 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合理膳食 对于潜在的血管危机可通过饮食进行调控。日常生活中建议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西兰花、荞麦、豆类、海带、蔬菜、水果、芹菜等,同时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不贪凉 多补充水份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如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那么血液就会变得粘稠血流速度减缓,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心梗、心绞痛等疾病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 所以,每次在出门时一定要带好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喝得太多或者太快的话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定期做检查 积极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每年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管B超等,可以发现较为早期的心肌缺血缺氧,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 科学用药 需要在医生或健康管理师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