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组将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推进“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素养课堂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细节至上、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教研质量、提升课堂效率为核心,持续创新数学课堂新生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高效的复习课、讲评课模式,打造新授课范式,继续完善推进“大单元、微专题”教学,加大对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应对策略探讨,以加强“崇实”思维课堂建设,并打造数学组的专家团队,使学校数学组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加大对近几年新课标卷的研究,加深对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相关文章的学习,明考向、研策略、重落实,使得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新的理念深入数学教师内心,落实在每一节课中。
2.根据学校教学发展的规划,贯彻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以建设“崇实”思维课堂为目标,继续推出更为优秀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典型课例,使范式得到有效推广,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
3.数学组将围绕学校“润心、多元、启智”的校本课程体系,继续开发和完善数学强基课程、数学竞赛课程、数学建模及探究课程等校本课程建设,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数学素养,全面提升数学成绩。
4.加强数学课程基地建设及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牟一数学品牌,提升牟一数学组在市域范围影响力。
5.加强学术委员会、学科教研组建设,将数学大组教研变以“集众家所长,展教师风采,解教师疑惑,促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开展有益的活动——“高考解题能力比赛”、“高考真题说题比赛”等活动,加强对高考研究,提高教师对备考方向、策略的研究能力。
6.打造牟平数学专家团队,提升教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7.进一步完善数学学科优生和边际生培养方式方法,推动优生和边际生工作方式科学化、精准化,助推优生和边际生工作跨越式发展。
三、重点工作与实施策略
(一)推动年级组建设
推动数学组教研工作,打造“学术至上、团队至上、责任至上”的教研组文化,建设“有温度、有深度、有想法、有行动”的团结向上的数学组队伍。
本学期每个年级组都要推出一次年级组高效的教研活动、一堂精品课(配套精品导学案、课件内容,高一高二以新授课、讲评课为主,高三以复习课、讲评课为主)、青年教师要推出一节基于大单元的优秀课例设计.
(二)明确阶段目标,深化教研
1.各级部要结合烟台市教学进度以及本年级各层次学生特点,合理制定本学科组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基础年级需结合强基及竞赛课程的需要,打通年级壁垒,适当调整课程或者拓展相关课程内容,创新班的要结合数学高考的变化,探索新的复习模式;现高三则要针对变化精准施策,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抓住变化带来的机遇。
2.各年级组要按照《牟平一中教研流程》规定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年级组长应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集体教研和微教研活动,提升微教研的质量,确保微教研能高效解决实时的教学问题。
教研活动要做到定计划、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组内教研要在深入系统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详细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突出研讨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教情、学情、考情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研究等,合理安排有效的教学形式,作业设置安排,提升课堂效能与强化课后效果。
3.持续打造“崇实”思维课堂课例
在上学期推出“1+2讲评课”、“3456复习课”范式后,本学期将完成“0+1新授课”范式的打磨,继续在各年组组内发现并推出三种课例的精品课,在组内推广学习,使“崇实”思维课堂在数学组内真正落地,使打造的范式“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4.多路径研究高考,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加强《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和近3年新课标卷、北京卷等试题的研究。年级组长负责,结合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加大对相关真题的聚类思考研究,并以固定任务的形式分配给每位老师进行高考真题横向与纵向的研究,形成PPT或WORD等形式的电子报告,并利用组内教研时间进行交流评比,并推出优秀报告,利用大组教研时进行交流学习。
(2)加强对高考评价报告的研究
高三年级教研时需加强对新高考评价报告的研究(高一高二年级组长先自主学习,并将当下学习任务与评价报告中相应模块整合,在教研时与组内老师共同研究),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有针对性地研究考点、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将报告与高三的复习、高一高二的新授教学相结合,真正形成考教衔接。
(3)重视学生高考信息反馈、高考阅卷教师感悟
高三教研时要听取上届高三复习的得失与建议,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阅卷老师带来的评分细则及教学建议,弥补漏洞、传承经验。
5.以何永安名师工作室为基础,创新数学课程基地建设,加强课题研究,提升区域影响力。
(1)积极参与并组织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活动,以活动促进数学组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及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2)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数学组教师向研究型方向的转变。
(三)持续创新数学课堂建设
1.各年级有效开展树标课、交流课、汇报课等学习活动。
各年级要坚持推进树标课、过关课等课型的交流学习活动。要加大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每个月都需安排青年教师的交流课,组长督促组内青年教师多去听骨干教师的课,并关注他们听课后的反思,每学期末安排年青教师开展汇报课。重视组内树标课后的研讨交流,结合学校理念,建设符合各年级特点的数学课堂新生态。
2.深化“大单元”和“微专题”教学探究
借鉴化学组项目式教学研究路径、成果,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新教材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各年级组要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每学期,各年级组至少要推出一个“大单元与微专题”优秀课例。
3.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以信息技术赋能数学课堂。
结合学校要求及数学学科的特点,继续推动希沃白板和各种教学APP等教学工具的创新性应用,逐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助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四)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
1.教学案一体化
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的使用。张老师负责高一高二新授课学案模板的设计安排,高一高二年级组长要做到任务具体到人,形成有数学组特色的完整的数学新授课教学案,左老师负责高三复习课模板的设计安排并将任务分工到具体责任人,形成有高三特色的完整的复习课教学案。(每个教学案一定是先由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研讨后的定稿。由于课型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在设计中要把控难度的层次,使后进生能接受,优秀生有挑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提优秀生的能力)
2.落实学生“五本一纸一测”
吃一堑长一智——强化错题本功效。加强学生的错题整理落实工作,推出数学错题整理“五环”——收集、分类、错因、反思、复习,纠错提升“六步”——圈画、知识、正解、错因、溯源、拓展,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力,引导学生从自身的错误及纠错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建立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督促学生平时利用好练习本、拾零本,训练学生的书写习惯,养成工整的做题习惯;科学用好计划本,做好平日的总结和反思。
3.批改及辅导
(1)各年级根据需要,要重拾正规作业本.每天一道正规作业(课内时间或课后数学自主时间完成),强化学生的规范表达意识,此项工作务必落到实处——全批全改,及时评价。
(2)周测的二次批改。完善错题反思表,借表与学生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推出相应的学案练习等进行提升练习,针对学生们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提升,教师做到二次批改。
(3)错题本定期检查。教师每周都需检查学生的错题本并评价。
(4)无论是优生还是边际生的辅导,要做到一生一案,有目标有针对性,更需结合每次大考后的成绩进行分析,肯定或改进方案,重辅导的实效性。
4.强化考试研究
每位教师在学段检测后,结合学科双向细目表剖析试卷和好分数平台大数据研究教情学情,横纵向分析自己班级的成绩,针对弱项,找准下阶段的整改方向,使提升学生成绩的的借施具体有效。
(五)青蓝与领军
青年教师永远是数学组的生力军,是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组长要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要发挥组内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努力鞭策青年教师成长。组长要将新老师徒结对、合作,通过青年教师听课学习、授课交流等方式促使他们的快速成长。
(六)活动促成长
每个人的自信心都是通过一点点的成长逐步建立起来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需要借助一些有效活动来激发与促进。三个年级组长都可以结合本年级学时任务,借鉴以往活动方案或开发新的活动方案,以活动促成长。
基础年级可与阶段性的教学任务结合推出“模块知识竞赛”,加强加深对模块知识的学习广度与深度,也可推出“我来讲数学家的故事”,以拓宽学生视野,借鉴数学家学习数学的经验,三个年级都可将每周重点基础知识以经典微小题形式开展“计算基本能力比赛”等活动,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也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各年级也可开展“我是小老师,我来讲数学”活动,强化学生的信心与表达能力。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