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我一直在路上-----教研学习感悟
知无涯,学无境。学习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路,更是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露。我有幸参加了在烟台市莱州双语学校开展的“烟台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培训暨教改成果推介会”。为期近三天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
一、关于新课标,新课堂
张伟忠博士认为: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准确理解和把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新的教育目标、新的教育内容,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我们应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为了能够让老师们能够更好地领会新课标之“新”所在,通过2011版课标和2022版课标的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变化进行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1.新增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1)文化自信(2)语言运用(3)思维能力(4)审美创造
2.课程内容更新
(1)新增主体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3.评价建议中新增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张博士逐条目解读,我认识到教师的讲授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语文课要更注重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语文经历,教师的讲授要基于学生的感受、质疑和发现,好的语文教师课堂上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惊奇感,是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老生常谈的教学。
二、关于写作
“三字一法”作文教学,虽然是小学的作文训练模式,但是我觉得对于初中的作文写作指导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教师要注重作文教学的序列化与体系性研究
序列研究:指作文教学中,以学生的写作实际、认知心理及教材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写作训练规律的探索,使作文教学活动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发展轨迹,体现出鲜明的阶段化和层级化特点。 要符合学生学习表达方式螺旋形式上升原则,对应教材内容,由模仿到创造是学生写作文的规律之一。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范文的作用,重视模仿的地位,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调整。教材就是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 注重学生认知水平,要从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入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发展理论等。调查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性格的发展阶段并分析他们学习写作存在困难的原因。为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序列化训练策略打好理论基础。
2.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
(1)架设爱的桥梁,调动情感因素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上进,好表扬,喜欢鼓励的特点,输之以爱的甘泉,密切师生感情,使学生爱上作文课。如何着手?要从“爱”字出发,“在骨子里挑出肉来”,在最差的作文中,也要画上几道红圈圈。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劳动被老师发现,被老师承认。爱就成了这些学生写好作文的内驱力。对习作中的佳句佳段要多予以肯定,不责备求全。办法是:诵读、多写 、展览。
(2)创造良好的写作情绪,培养写作兴趣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老师要不断地抓住“新”字,创设写作情境,即兴指导,培养兴趣。 3.改变老师帮扶过多的状况,启发学生在积极求索中磨炼意志力
(1)改变教师讲,学生按框框写的传统作文教学法,为教师学生同议,把力量用在刀刃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各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这样做,学生的精神力量就会焕发出来。
(2)改变教师改,学生订正为师生同改,学生自改。教师要给修改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刺激学生自改,这不仅是方法的改变,更是理念的改变;不仅是习惯的培养,也是毅力的培养。
(3) 改变老师写评注为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让学生自己学习写眉批、尾批。学生自己发现,自己修改,同时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遣词造句,为什么要这样构思?为什么要这样修改?通过自问自答,自我鉴赏,给学生在作文的路上设一道关卡,增加一点坡度,提高思维训练品质,增强作文意识。一旦作文意识增强了,作文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充分的诱发,作文能力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关于阅读
不论是关于海量阅读的报告,还是整本书阅读,单元拓展整合的回报,聆听大师们的大语文观,大语文课,大胆的教学设计,让我深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的读书广度、深度、厚度都是极窄、极钱、极低的。语文教师不读书,何以将贯穿唐朝的历史的各个诗人串联起来,建立时光尺?语文教师不广泛涉猎,又如何将单元拓展整合与小学、高中乃至大学教材整合对比?又如何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古人云:静以修身,唯有阅读,能让我们的心渐渐平静、安宁,摒弃浮躁,回归自我,提升修养,沉淀智慧。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此次研修收获最大的是老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不同风格的名师风采、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时刻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感觉幸福而又充实!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在教中研,以研促教,在教学教研的路上,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