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与课程标准
1. 学期初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并于开学第二周上交教导处检查。
2. 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抓得准,教材的来龙去脉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二、备课
1. 个人备课要做到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手段及教具,备作业设计,备能力培养措施。
2. 上课必须备好教案,教案一般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板书设计九个方面,学期中应超前一周备课、教案应字迹清楚整洁。
3. 备课形式:教师备课采用电子备课与手写备课相结合,并写好教后反思。
三、上课
1. 每次送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回校后都要上汇报课或开理论讲座。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在会场随意交谈,认真做好记录。
2. 教学人员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3. 坚持上课铃前教师到位(音体美及实验课教师必须在上课铃响前将学生整队带入规定场所,下课整队带回;学生做眼保健操时教师应认识巡视,并适时指导学生),上课期间不能离开教室,不能接打手机,上课期间不能坐堂,下课不拖堂。
4. 注意演示与示范,充分利用板书、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辅助教学。
5. 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凡是有实验、操作任务的学科要按质量完成实验示范、操作,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
6. 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做到精讲精练,采用小组教学、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自主自能学习。
7. 教师上课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写字规范,语言文明规范,板书设计合理,口头表达自然流畅,亲切生动,教态自然大方,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欢快、民主的教学气氛。
四、作业与批改
1. 布置作业要明确,内容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时间要控制,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
2. 课内作业要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当堂完成,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四级书面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书面作业量不超过 1 小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行面批。
3. 检查作业要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课堂作业与作文必须由教师亲自批改,错误要记录,原因要分析,讲评要严格,作业要达到规定次数。
4. 作业写清批改日期,批改简明易懂,写好等级。
五、辅导
1. 语文、数学的课外辅导要做到四点:(1)制定后进生转化记录;(2)对成绩优秀和智力较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学习难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3)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学习方法指导;(4)组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培养学生合格加特长方面下功夫,四五年级学生建立阅读笔记。
2.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活动。
3. 学生音、体、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品德、常识课要满员出勤,任课教师不准在音体美等课时间内留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六、听评课
学校组织各科校内公开课,全体教师都要做好听课记录,各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课,并按时填写听课录栏目,及时写好听课心得(至少三处以上),每学年听课不少于十五节。
七、质量检测
1. 每单元结束后,教师自行组织搞好质量检测做好质量分析。
2. 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进行学期末的质量检测,对音体美等学科进行科目进行能力检测。语数英科每学期进行两次的能力检测。
八、教育科研
1. 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业务学习,要求全员参与,积极准备。
2. 严格执行各组的教研计划,确保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教研活动记录。
3. 教研活动期间不得闲谈,不能擅自外出。
4. 认真写好理论笔记或相关资料的收集,学校不定期抽查。
5. 做好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工作。
九、教学总结
学期结束,各年级学科、各教研组按学校规定时间将总结交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