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补短板,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日期:2024-01-12      来源: 大众日报

字号:

大交通激活发展大棋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蔚蓝的黄海海面上时,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的汽车码头上早已热闹非凡。在这里,2万台汽车正整齐停放,它们有的将搭船出海,前往美、非、欧的国家和地区,有的将乘上火车去中亚,还有的将分拨到山东各地销售。
  货物往来顺畅,路网纵横交织,航线通达全球,出行舒适便利……眼下,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烟台交通基础设施现状,那就是“人享其行、物享其流”。刚刚过去的2023年,烟台市着力加强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全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再提速,货物往来更顺畅,运输结构更优化,一个海陆空互联互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款款而来。
  2023年,烟台交通设施建设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带动下,大力推进主通道、大枢纽建设,全年预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95亿元,“海陆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越来越密。
  莱荣高铁全线通车运营,项目贯通莱阳、海阳两市,烟台市南部新添一条高速铁路通道,烟台迈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时代;G18荣乌高速烟威段双向6车道改扩建项目实现主线贯通,实现全市6车道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建成完工;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山海快速路、德润快速路部分路段通车,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一批标志性交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烟台百姓体验到交通路网带来的便利。
  货物往来顺畅,城市才能更加繁荣。2023年,烟台市还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全市港口运输势头强劲,多式联运加快发展,交通物流降本增效,荣获多个“第一”“唯一”称号。其中,招远市获评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山东省“第三批客货邮建设样板县”,烟台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两批进入全国示范创建名单的城市;组织推荐交通运输部暖心“司机之家”项目4个,烟台市累计已有12个“司机之家”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项目库,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公共交通之于城市,正如血脉之于身体,对人民群众出行来说尤为重要。2023年,烟台市区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9条,开通定制公交46条,市区四级公交线网进一步优化;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公交化改造5935个村,改造比例达95%。烟台市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烟台市还推动公路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建设了一批最美农村路,完善快进通道与漫游网络相结合的旅游公路体系,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海阳民俗旅游路被评为2023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牟平区滨滩线被评为“第三届美丽乡村路”。
水利建设跑出“加速度”
  历时三年,作为水网项目重中之重的老岚水库枢纽工程提前1个月完工,集中安置房已全部完成建设,库区搬迁安置正在扫尾;县域“母亲河”建设正式启动、有序推进,莱州王河、招远界河、龙口黄水河三条县域母亲河,已治理47.6公里,为“一县一条河、三年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全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完成治理2450公里,整体覆盖率63%……2023年,烟台市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规模和进度均好于2022年同期,水利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成功创建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
  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2023年,烟台市实施66个重点水利项目,计划完成投资53.6亿元。到2023年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55.5亿元,提前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
  从省级示范区到国家先导区,“双区”的成功创建,离不开烟台深度融入国家、省级水网,引领新时代烟台水利改革发展和项目建设实施的战略考量。近年来,该市统筹考虑河流水系、水利工程空间布局,在已有水网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一批新建水源工程、市域跨流域调水工程,努力实现以丰年水补枯年水,以余区水补缺区水,维系全市河网水流畅通,全面优化河流水系格局。
  经过纵横交错的管道和10多道工序,原本黑臭的污水变成汩汩清流。从取水口接到的再生水,与手中的矿泉水难以分辨。这神奇的一幕,就发生在烟台市最大的再生水利用项目——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供万华工业园再生水项目车间。
  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仲伟介绍,再生水是稳定的第二水源,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市建成运行19座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规模126.4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设计规模75万立方米/日,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及以上排放标准。
民生项目夯实百姓幸福之基
  岁末年初,烟台市老旧小区改造迎来“收官”。记者从烟台市住建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列入计划的362个老旧小区基本完成改造,2314栋老楼旧貌换新颜,惠及居民83422户。
  一个个老旧小区被洗尽铅华、重获新生,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设施条件、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剂良方:老楼加装电梯,一年半载难得出门的“悬空老人”告别了“宅家”;推行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老年人下楼不再是畏途;菜市场、小公园、晾晒点、便民服务站等应运而生……
  2023年,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完善城市功能,烟台市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民生项目,交出了有厚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其中在教育方面,锚定“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处,新投用公办幼儿园27个,新增公办学位1万个,普惠率超过95%,居全省前列;新认定省优质幼儿园100所,全市优质幼儿园占比提升到62%;蓬莱区、高新区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验收。同时,年内新建、改扩建33所中小学,综合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此外,还坚持综合施策、统筹资源,多渠道新增学位1.32万个,补充教师878名,有效保障了达到历史峰值的小学新生顺利入学。
  医疗方面,烟台市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规划建设的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全市7个辖区,服务322万人。此外,全市还成立了25个医共体、37个专科联盟、3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将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方寸之地”尽显民生幸福。近日,烟台市民家门口又新添了16万平方米的休闲健身打卡地。记者从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2023年度该局承担的7个市级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全部提前完工,并已全部对外开放。“这个公园虽然不大,但是离家很近,可以满足我们锻炼的需求。”提到口袋公园,烟台市民张栋连连点赞,“我还经常带孩子来口袋公园玩儿,里面有滑梯等各种游乐设施,孩子们都很喜欢这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