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情况】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执行情况总结(初中部)

日期:2024-01-10     

字号:

本学期,我们持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勇肩责任,自觉担当,无私奉献,把教师的使命去用情用力用青春去诠释;怀揣梦想,攻坚克难,不懈追求,把学校的发展用心用功用生命去谱写。我们秉承学校的校训,本着让每一位学生梦想成真的教育理念,本着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本着创一流成绩,办一流学校,办家长满意学校的宗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突飞猛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各项工作迈进全市前列。我们用我们的工作能力与热情证明我们的学校是积极向上和锐意进取的优秀团队。

一、落实精细化管理策略,强化常规管理力度

落实教学常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学校教导处每年都对上年度教研室常规检查反馈的情况进行梳理,对教学常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明细,并将教研室的常规要求及上年度教学常规中存在的问题一起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学期开始,学校在理顺职责的基础上,由分管各级部的教导主任平日在各级部依照常规要求随时抽查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每周一级部例会都将上周抽查教学常规中优秀典型及常规材料展示给级部的教师,对抽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约谈,使教学常规的管理落实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防止常规问题在阶段性检查中产生堆积。

1.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视导,做好教师常规业务检查

强化常规教学视导,每学期初学校都提前部署教学常规视导计划,根据学校的视导计划,期中阶段各级部将自己级部教师的常规材料分项目分批次调到学校进行集中视导,视导结果既与教师本人的责任制考核挂钩,又以此作为对级部分管领导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一直坚持通过教学视导加大教师业务资料的检评力度。内容涉及: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批改、单元检测与期末考试等。教师要做到提前备课,要强化“功在课前,利在课上”的意识,做到不备课不上讲台。当发现教案不合要求时,要及时交换意见,要求改正。为保证备课效果,学校对电子备课方式进行革新,新授课采用共同批注式改课电子备课方式进行二次备课,复习、讲评课则统一采用手写备课的形式。加大作业质量监控力度,强化布置公示与批改落实,重视作业的二次批改。力求做到有练必选、有做必批,有错必纠。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总量和难度,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无效的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重视作业设置、书写和布局的指导和检评,培养学生认真、工整、清爽、规范的书写习惯。加强书法教学,多措并举,除开好书法课外,各级部还要利用自习等时间强化学生的写字训练,培养学生写好中国字的良好品德与习惯,确保学生练字实效。期中期末考试要严格落实卷面书写质量评价,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常规管理检查时做到:采取级部月抽查与学校分管领导协同教研组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常规进行严格督查,确保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2.加强课堂教学授课管理

依据课堂授课的基本规范,级部坚持每两周对教师课堂授课常规情况进行抽查,记录并通报教师授课规范情况,以强化教师的授课规范意识。抽查的内容包括到达教师的时间是否坐着讲课、在授课过程中手否有接打手机的现象、是否违规挤占或挪用音体美课程、是否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是否有随意离开课堂的现象等等。

3.强化展示评价功能

对视导中发现的优秀典型及存在的问题都及时反馈,让优秀老师的常规材料成为全体教师学习模仿的标杆,也给常规表现差的教师以鞭策,使这部分教师在下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修正不足。

二、完善教学研究体系与过程,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1.积极推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有效契合,提高校本培训实用性。将远程研修的学习内容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做到校本研修的常规化、制度化,通过知识培训、学科研讨与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认真做到“教以导人,研以修己”,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走出去学习与引进来培训的方法,加大研究力度,实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在付出艰辛的学习与探索后,来体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2.加大教研组的建设,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与合作研究能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近年来我们学校积极推进教研组的建设,建设以小学科研究,大学科探讨,学科组整合的团队式工作模式,做到以小促大,以大带小,把相近学科整合成大概念学科,通过组内知识体系与学科方法培训、课堂教学方法与效率研究等多元化组合,真正发挥“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团队力量,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集体力量,通过学科组的集体备课,确定目标要求,达到资源共享,提高研究的深入度、效率性、达成度。

3.强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的融合。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校从“坚守‘一主’丰满‘两翼’,构筑全科全程育人新格局”这个角度,着力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坚守国家课程主阵地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丰富课程的育人功能,发展课程的地域特色,促进课程育人功能的落实。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做到校本课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积极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校本课程的整体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校本课程的评价和激励政策,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热情。提高校本课程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智与德,知行合一的发展。

三、以研究促发展,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一线教师年龄偏大,青年教师少,骨干教师少。面对这样的师资结构和老教师的固有教学模式与思想,怎样在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教学要求、思维培养要求、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怎样运用信息化教学融合新课程内容,以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现在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我们通过加大课堂教学方法研讨、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能效、强化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等手段,结合“一师一优课”活动、学科组的“一二三”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到相关课题的研究中去,从工作中找问题,从研究中找方法,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深入学、合作学、团体学,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把精神和能力放在研究上,体会研究与工作的快乐。做研究学问之人,做有智之人。通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研课、磨课、树标课、引领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各个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思维观念,运用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去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向,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知识的重组与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幸福感的重建,引导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肩起教书育人使命,砥砺前行,为农村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2024年1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