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我校将继续围绕国家“双减”政策,结合我校实际,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扎实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有研究、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于学校特色内涵的发展,努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教师专业理论基础。
2.立足课堂实践,优化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3.深化主题教研,推动深度课堂教学研究。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聚焦“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和“学评教一体化”“生长课堂”等关键领域,借助理论学习、主题教研进行课堂改革实践,深入开展导向明确、目标清晰的教学研究。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教师专业理论基础
继续聚焦“生长课堂”专题,整合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教学用书、学科教材等开展理论学习,认真研读相关文献,融合教学案例从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层面深入研读,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落实学习效果。
(二)立足课堂实践,优化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展示研究成果方式推动落实集体备课、优质课堂、示范课例、反思研究等活动,具化研究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1.集体备课可视化:(1)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活动。分教研组开展集备过程展示活动,展示时间由备课组长自主上报。观摩备课组进行现场观摩和提问,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总体评价。(2)集备展示课活动。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展示课”活动,以现场讲课的形式考察教师备课能力,各备课组通过组内集备研讨推选出一名教师参加校级展示活动,结果列入本组教师集体备课考核。
2.抓实“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继续抓实“青蓝工程”高效运行,通过师徒结对课和采用“学-讲-评”的发展模式,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每学期,每位师傅指导徒弟备课、上课、评课不少于10节,为徒弟成长撰写评价指导;徒弟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
3.“骨干示范”优质化: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由中层、教研组长、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师主讲一节示范课,明确本学期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努力方向,使每位教师开好头,起好步。
(三)深化主题教研,推动课堂改革纵深发展。
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数英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主题教研内容,各备课组根据教研组的主题教研内容结合本组实际确定研究主题。以“聚焦问题,确立主题——专题学习,提高认识——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课堂实践,印证预设——主题研讨,反思教学”等活动为基本形式,围绕教研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教研活动,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组根据研究主题,每学期至少开展两个主题的教研活动,主题活动要有主题策划、每次活动填写活动记录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课例打磨,并对主题教研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结合相关的理论学习,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以深度学习、学评教一致性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案例、叙事研究或论文等,自觉养成反思习惯,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每月末就各教研组主题教研开展情况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听取汇报,进行过程监督指导。
学期末组织各教研组进行教研工作总结,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