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文峰学校2023-2024学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3-09-04     

字号: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跟进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各项工作部署,努力探索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路径,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莱阳市文峰学校2023-2024学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继续深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全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铺架活动体系长桥,着力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全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二、现状分析

文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初中部38个教学班,小学部53个教学班,在校生4500多人。学生层面:班级体量大,学生数量多,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层面:骨干教师缺乏,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青年教师占比大,跨专业现象多。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流,教改教研氛围仍有待提升。因此,落实德育发展,狠抓教育教学常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丰富活动体系,全力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本学年工作的重点。

三、工作目标

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要有大幅提升,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2023年度各项教育教学成绩综合评价要名列全市前茅。

(一)依托“首批教改实验学校”优势,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我校继续深耕实践“‘测、议、讲、评、技’动态模块组合”课堂教学模式。以该教学模式为引领,落实学校常规管理、教师培训、作业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借助区域联盟办学契机,落实创新教研工作。充分发挥“峰行联盟”的作用,秉承“常态教研落地”“教研模式创新”理念,做实、做细、做好常态教研工作,同时,不断创新教研模式,拓宽实施路径,提升教师课例设计实施能力、深入教研能力,提升课堂授课水平。

(三)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带动作用、分层培养青年教师、构建丰富的教研活动体系三条路径,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四)架设活动体系长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设计丰富具体的师生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师生核心素养。

四、具体措施

(一)德育落地,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文件,通过学习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科学育人水平。倡导以生为本,以德服人的教育理念,形成勤于学习、善于育人、乐于奉献的高尚师德,同时在学年末进行师德考核。通过学习和考核,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责任心和执教水平。

2.确立以班主任为主,班级学科教师为辅的德育工作队伍,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教育观,明确全体教师都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一是抓主题班会,进行正面教育;二是加大力度进行日常班级管理;三是加强优秀生的培养,抓两头,带中间;四是沟通家庭,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3.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文明班级评比和班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爱国、诚信、守法、文明、感恩、励志”等养成教育,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语言文明、规范学生仪表,使学生做到“文明守纪、尊敬师长、爱校如家”。

4.加强活动引领,丰富校园生活。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

5.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拓宽交流渠道。兼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开展好全校师生心理健康咨询疏导工作,进一步完善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各种交流平台的作用,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拉近师生距离,引导他们乐意努力,不断进步。

(二)纲举目张,加强四支教师队伍建设

1.优化级部主任队伍。本学期要进一步加强对四位级部主任的指导,定期召开级部主任会议,组织学习,经验交流;鼓励创造性开展级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团队优势,凝聚团队智慧,打造优秀团队。

2.加强班主任队伍培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执行者,班主任的教育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受教程度,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水平。(1)更加利用好班主任例会活动,增加德育、心育、家校共育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2)开展班主任工作沙龙,从班级工作的实际案例入手,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指导。

3.充分发挥学科大组长的作用。学科组长是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1)定期、循环开展大学科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教研能力和教育能力;(2)开展中会考学科的专题研究会,把好中会考学科脉,调整好学习节奏,做到导向明、目标清、步骤对;(3)学科大组长牵头成立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小组,以校级小课题为依托,加强新形势下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教科研成果。

4.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培训。(1)组织青年教师说课大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九种教学方式的合理利用和信息技术 2.0 的有效支撑。(2)成立文峰学校教改大讲堂。秉承“接地气,有实效,引共鸣”的基本原则,确立主题,定期开讲,分享经验、探究专业。(3)组织作业设计、微课设计、读书演讲等比赛。调动青年教师学习的热情,增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立足教研,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立足教研,引领教师继续深入领会九种教学方式的内涵,深入实践我校“‘测、议、讲、评、技’动态模块组合”课堂模式,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1.发挥骨干引领,助推青年成长。开展骨干教师立标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实践我校“动态模块组合”课堂模式,提升教师对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智慧运用的能力。

2.抓好常态教研,落实集体备课。遴选优秀学科组进行集备展示,其他学科组进行观摩学习。就集备流程、集备分工、学情分析、课时安排、重难点讲解、教学方式选择、作业设计、二次备课等,进行研讨学习。将集体教研向高效务实、精细扎实迈进。学校通过集备抽查、推门听课,进行检查督导,打造精品教研组,提升学科组集体教研能力。

3.创新教研模式,拓宽教研路径。借助集团化办学契机,发挥好“峰行联盟”的作用,加大教研学习力度,尽可能选派更多教师进行外出教研学习。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研模式,拓宽教研路径。例如,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式、订单式教研活动和跨学段、跨学科教研活动,使教学研究系统化、深入化;以课例打磨为抓手,实施“课例研究—课堂实施—反思完善—活动展示”的长线路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进行主题归类和拓展,推动课堂向纵深转型。

4.密切学段衔接,进行联合教研。做好小学、初中学段的过渡衔接,进行联合教研,护航孩子们顺利过渡。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初中一年级语文“零起点”教学标准》,稳步推进课程进度。

5.强化德融数理模式,夯实知行合一实践。依托课例研讨,深入践行“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例解读—研讨分析—课例挖掘—课例实践—反思完善”的工作路径,组织多层面研讨交流,进行课例开发研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加强作业设计,落实五项管理。为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作业改革力度,举办作业设计大赛,学科组内作业设计教研等活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提升素养,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

1.优化教师成长路径,强化骨干带动作用。明确“骨干引领,普通跟进,青年助推”分层培养路径,全面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借助区域联盟教研、外出培训学习、骨干立标示范、课标培训、教学比武、课题研究等活动,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夯实教学基本功,守正创新促成长。举办粉笔字大赛、说课大赛、优秀教案评展活动,扎实教师备课和反思的严谨性;举办新课标集中学习周活动,学科大组长带领教师学习新课标,了解新旧课标的变化和理念的迭代更新,提升课标解读能力和落实课堂的驾驭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素质。

3.铺架师生活动长桥,激发成长内驱力。以师生共同活动为抓手,同步教科研中心工作安排,努力营造读书、学习、研究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构建丰富的活动体系,营造良好的读书研究氛围,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充分发挥教育“一棵树对另一棵树”的“摇动”作用。

五、组织保障

1.人员保障。成立教研督导落实小组,负责各项教研工作的制定、落实、督导。

2.制度保障。制定教研工作激励评价机制,学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个人,在教研督导抽查中,四次不合格者,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3.经济保障。学校定期拿出资金,用于购买相关书籍,聘请专家名师做报告,骨干教师的外出培训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