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了交流,增强了学习
各科教师的课,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老师们在课前精心备课、设计导学案,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学、互学,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意识。通过参与比教学活动,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借鉴。这次活动发挥了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作用。
二、课改新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由教师唱独角戏的灌输式教学明显已远离了我们的课堂。与前几年相比,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得到了显现,课堂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教师能通过活动设计、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热情
在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展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素养,具体表现在认真地备课,投入情感地上课,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等方面。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了学生想象力。
本次比教活动,虽然成效显著、优点较多,但不得不说,有些课堂和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法的选择、对内容的取舍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导学案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种方式,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学案重点在“导”和“学”上。“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为根本出发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2、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必须有过硬的课堂驾驭能力。一节课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能力,如何收放,如何游刃有余地控制教学节奏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有序地进行。这种驾驭能力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处理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正确调控,便是教学机智的体现。因为学生的回答是教师无法预测的,而这种即时性的生成,往往会使一节课非常精彩或很糟糕。
总之,本次比教学活动,收获是主要的,不管是我们比教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得到了一次较好的学习机会。希望老师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为加快自己的成长步伐而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