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9月18日
地点:二楼大会议室
参加人员三年级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活动主题: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研讨
活动过程:
一、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课标分析与解读: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十进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米、分米、厘米;元、角、分)和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
(一)关注生活,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认识小数都要基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般有两条基本途径,一个是人民币使用,另一个是米制系统的使用。教学时,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量”中展开认识小数的学习历程。
2.紧密结合生活情境。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认知,激活相关的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二)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在问题提出后,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给足学生与同学分享交流策略的时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提高学生选择策略的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合理优化的意识。
(三)正确把握小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两点要求:一是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
二、宁敏的说课及反思
各位老师们:
本课设计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课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起始课。尽管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会接触到小数,因此小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疫情发生以来,学生每天都会测量并登记体温,所以,其实已经“密切”与小数打交道很久了,很多学生会读小数,也会写小数。根据这一特点,我在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时,设计了先读出自己的体温,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数,以及这些数如何读、写,读、写小数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提高教学效率。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之前学习分数时,学生基础知识就比较扎实,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感受小数和分数都是平均分之下的不同的表示方式,是沟通分数与小数联系的重要基础。同时,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探究的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始终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借助具体情境来认识小数的意义,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并通过图形演示、小组交流、随学随练和“拆红包”等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也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围绕这些,我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以“元”为切入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抽红包”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
(二)以“米”作平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 1 分米=1/10 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 1 米平均分成了 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 分米),用分数表示(1/10 米),这里把重点放在 1/10 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 1 分米=1/10 米=0.1 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要增加,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
2、实物教学不可取代。
在教学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能有实物教学会更直观、形象。课件教学是很生动,但是学生在感受长度单位时,还会有偏差。让学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去感,经历一分米的分数表示、小数表示方法,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理解会更深刻。
三、活动总结: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老师们在教学时,从学生的体温数据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前面读、写小数的环节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的已有经验也比较充足,因此学习成就感较高,能够轻松习得知识。在借助具体情境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时,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线段,以及“1米”、“1元”分别表示整体,来体会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产生。小组合作时,学生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交流彼此所得。小数的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反复引导学生说一说意义,再做题时果然准确率有较大提高。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知识层面,学生基本能够达成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能够准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突破认识小数意义的难点;在德育层面,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