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以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及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继续深化“活力新课堂”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双减”背景下,优化日常教学管理,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管理趋于更规范、科学、有效,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施教、训练、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3.规范教研活动流程,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教”和“研”能力的提高,继续做好“主题教研”、“学科性反思”的研究。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赛课、听评课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课堂教学对教学研究、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对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专业培训,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具体措施:
(一)教学常规细致化,保障优质课堂。
规范的教学常规是优质课堂质量的保障。进一步细化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从教师理念、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习惯培养、评价等环节建立配套机制。
1.“双减”下的教师理念
教师是“双减”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双减下的教育教学转变理念,单纯的掌握知识不是“双减”的目的,而是通过“双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其快乐成长。
2.“双减”下的备课上课
“认真备课”是教学的第一步,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每天用心做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五个环节。
3.“双减”下的作业设计
“双减”减的就是那些重复的、机械性的作业,这种作业学生毫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既耽误了学业成绩也影响了健康成长。精巧的作业设计尤为重要。
4.“双减”下的评价机制:
恰当的评价会让课堂轻松愉悦,增加学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5.坚持培养学生的习惯,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业,语文学科中规范书写、大量诵读;数学学科中的思维训练、小组合作;英语学科的口语表达等。
(二)教研内容深入化,提升教学品质。
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有质量的教研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做好组内教研工作,提前安排研讨内容,做到有准备、有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的措施、办法,要从根本上通过教研活动解决一些我们教材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