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烟台市福山区福惠小学教学计划

日期:2023-09-01     

字号:

以精细管理提质量,以落实双减强素养

——福惠小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领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围绕区教体局2023-2024学年工作要点,提高师生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常规管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争取在学校管理、校本教研、德育实践等方面形成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开展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行动本着“明确任务,抓住根本;厘定路向,强化措施;继承传统,深化改革”的总基调,锚定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检测与反馈等基本课程行为,从常规落实、薄弱改造走向高质量特色发展。

2.抓好校本培训,通过学、研、培、导、练、赛、写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创学习型教师队伍。

    3.强力推行“三有”为核心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由教学型向学习型和实践型转变。

    4.努力创设师生成长的发展空间,以多种竞赛活动促进师生个性发展,为师生搭建能力展示的舞台。

    5.加强加大学校特色的创建力度,丰富学校内涵。

    6.加强学校的艺体教育及劳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重点工作

1.以素养导向促进学科与质量协同发展。深入学习烟台市印发《素养导向的小学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分析区视导、市督导等各项指标,梳理学校各项工作,强化管理,以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坚持立足我校教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兼顾队伍优化、文化积淀,力求“效益最大化”。

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行动,全面优化各学科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整体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2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行动,壮大学科骨干力量,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教研水平。

2.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内涵发展。以全面追求“绿色质量”为目标,践行“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以精心的态度,实施精细的管理,追求精品的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3.以点带面带动引领专业发展。一是全学科推行“三有”课改模式,以语数学科为先导,打磨集体备课、“三有”课堂教学模式样板即精品教研组、精品课程;二是启动全学科素养提升月计划以新课标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为目标,围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学科素养提升项目。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均衡齐优发展,有效运行,使教学常规更精细

   “备、教、批、辅、改、思”是教学六大常规工作。本学期我们将根据 2022 版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常规,卡实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检测、辅导的基本指标和实施细则,加大对这六大常规工作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教学工作有效运行,使教学常规更精细。

1.以课标教材为根本,落实教学常规  

各教研组从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系统梳理学科教材、明晰学科知识结构入手,步步着实,把教学常规细化、卡对到位。对于薄弱学科,将对标教学常规,一项项查摆。聚焦教学行为细节,深处归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加以改进。本学期分类推进以下三种形式的备课:

    (1)1+1基础备课

    以语文学科为推点,全科开展课本备课与手写、电子备课相结合,要求备课教师在教材上认真批画圈点,做好提纲式备课,每学期撰写四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或案例、随笔等。

    (2)集智式集体备课

    集智式备课即3+1+1式备课。选派教研积极性高、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的语数教研组参加此类备课。每个小组集体备课时,每个成员要担当一次主讲任务,课前主备人要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并提前搜集好三份名师教案在组里学习,其它成员要围绕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上课后,根据实际情况每位成员要当场书写评课材料,再结合自己的特长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本学期,每位教师除了及时地在书上批、画、点、评以及作为单元中心主讲人的3+1+1的详细材料外,还须有16篇以上高质量听课笔记及随堂体会

    (3)特色化备课

    要求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以及语数学科外的其他科目教师进行特色化备课。备课教师必须在备课本上认真备课,严禁复印和照抄。每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制定出特色化教案,以教案指导教学行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样针对每位教师的不同情况分类推进备课制度,必将使教师们收获更多教育智慧、教育经验。

2.以课堂教学为重心,实施深度改革

在总结上学期语数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各学科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并开展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基于目标着眼于学的课堂诊断。以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贯通课标研读、教材疏通、学情分析、教法探讨、作业设计等一系列研究活动。

目标: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以习惯养成和夯实基础为重点,尊重差异,培养兴趣,关注体验,发展能力探究:召开主题教研会,以全校到各组到每位老师的形式探究三有理念,继续开展校内各学科青年教师赛课,在此之前,各教研组开展组内同课异构听课磨课活动,各学科推荐一名教师参加校级比赛;总结: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三有理念深入每堂课的教学,汇总相关过程性资料,期末开展教研组内展评。

3、以特色课堂为目标,打造优势课型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打造特色强势课堂,打造我校课改亮点工程。各学科在新课标学习的基础上,在“三有”理念的指引下,在西关小学教育集团引领下,各学科推出骨干教师,打造优势课型让特色课堂真正亮起来并在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教育集团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现场会中做好亮相

4、以高效课堂抓手,扎实稳提质量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校教师的重点工作。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严格落实“双减”,加强作业创新

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6、转化后进生,突出毕业班

各学科教师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认真研究学习困难生和新插班生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采取“小步走、细指导、勤反复、多激励”的办法,让每位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

    毕业班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科及学生特点,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所教学科的及格率、优秀率、均分,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将通过听课、组织调研考试、召开质量分析会等方式来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重点加强毕业班英语教学的研究,全力提高毕业班英语教学质量。

7、狠抓小学科,加强薄弱学科

严查小学科授课情况,采取随即抽查、调查问卷等形式,保证开足开齐课程;学校将尽可能加强科学等薄弱学科的教学,创造条件配齐这些学科的专职教师,筹集资金,完善学科教学设备设施,加强这些学科的校本教研,督促检查,随机检测,质量分析,积极提高薄弱学科的教育质量。

 ()扎实开展教研活动,走好校本教研之路

    继续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研究解决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学科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小学科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做好教研计划及情况记录

    1、走好一条路(教研之路),以研促教,以教研学,以学兴校,以校为荣。

    2、上好种课

    (1)公开课: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上好公开课。

    (2)研究课:对个别新教材和有困难的内容出示研究课让全员参与,共同研究达成共识,全体提高。

    (3)常态课: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常态课,常态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决不放弃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

    4)特色课;各组打造在三有理念指导下的特色强势课型,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及教师教学素养铺路。

3、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

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在了开学前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落实研究专题,布置研究任务,确定主要承担者并精心组织研究,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每月一次的学科研究课,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各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做到集体备课提前一周。备课组长向组内教师公布下周集体备课内容,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公布的内容,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教案。备课时,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老师围绕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等各自发表意见。备课后,一人作整理,将集体备课稿发给备课组教师。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及班级实际对集体备课稿作修改。以达到张扬教师教学个性、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的理想目标。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教师要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要减少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对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活动、有课题、有记录、有总结”,全组教师务必人人参与。利用教研例组织教师一起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有关教改信息,进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和诊断,听评课的交流研讨等。并能让每位教师围绕活动中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进步。

4、“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教师学习交流活动

本学期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络学习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教研组长要做到:

1)外派教师到外校听课交流学习,听取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和管理经验,回校汇报讨论。

2)组织教研商讨,扩大学习交流面。

3)采取网络学习交流方式,让教师教学视野更开阔。

4)以听课评课的方式组织教师相互学习交流。

 5、积极赛课,共同发展

根据区教研室的有关计划,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赛课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6、强化基本功训练,为教学服务

加强教师基本功:粉笔字书写、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设计优质教案、制作并整合教学课件、自制教具及其科技小制作等,开展各类竞赛,促进能力提升。

细化考试管理规章,强调质量分析管控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各年级应当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参与校级阶段性质量检测,进行查漏补缺。一至五年级五科由教研组长牵头、合理分配任务,建立专属题库电子稿:包括单元检测、专项复习、期末总复习三大类,题库要求实用有质量,组长指导教师自主命题、组题。全年级语数英学科每个单元进行检测,三四五年级道法、科学每两单元一检测,检测试卷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命题,考完一个单元交组长存教务处,期末复习阶段统一下发留作复习用;一至五年级均参加期中阶段检测,由分管主任及教研组长命题;结合素养提升月,分管主任和教研组长设计专项检测题,可渗透多方面,让检测成系列化。

试题应遵循注重基础、强调思维、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设计,教研年级组确定,教务处统一审核;各阅卷组长按照方案要求,组织本组教师按照集中阅卷、流水作业的方式阅卷;统分要求严格细致,严格掌握评分标准,避免出错。

质量分析由教研组组织,以标准核算,在尊重学段基础的前提下分档进行,要选择不同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旨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者,并向全年级老师发放质量分析表。最后,由班主任召开班级任课教师教学分析会,分析班级学习情况,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教学问题,寻求改进措施。各级部要开展整体学情分析,统筹规划,做清会议总结。

)加强体卫艺工作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严格执行两个“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受益。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本学期,学校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贯彻省课程计划调整的精神,加强体育教学,严格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合理安排课表,保证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同时加强下午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提高小学生每天户外一小时运动的质量。在抓好“达标”工作的同时,积极对足球队、跳绳和田径等项目进行训练,充分做好参加各级比赛的准备工作;坚持学校重大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不少于9节,心理健康咨询室要定期开放。

    2、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本学期,学校将兴趣小组及学校各项团队训练制度化,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队员,及时训练。各队要有训练计划、目标,并且建立好梯队,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

(五)传递幸福内涵,打造教学特色

围绕打造生态幸福校园的美好愿景,学校把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密切家校联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幸福校园,特色教育”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1.加强学科整合,推进全学科阅读

根据我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严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学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各学科寻找能与小学语文整合的最佳切入点,然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整合到全部小学学科。推进“全学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新理念,推进结构化、系列化的课外阅读行动。在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真正提高阅读效率。

2.学科素养提升月

本学期启动全学科素养提升月计划,在学科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全学科都按照教研员的要求,根据教务处的整体部署,符合学科实际,至少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各具特色的学科实践活动,大学科以月为单位,活动参与对象包括师生双方,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的实践类活动,减少手抄报等设计,与学科读书活动相结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