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校重点以“创建书香校园”和“缔造完美教室”和“共读一本书”、“家校共育”、“打造德育品牌”,“开发多彩校本课程”为途径,着力推动新教育实验在我校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整个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一、营造书香校园研究
总体目标: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让校园充满书香。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让阅读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用阅读提升教师素质,用阅读合理释放工作压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阅读成为校园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一)营造书香氛围
1.布置校园、教室等环境,设计班级、学校读书标语,通过宣传板报、走廊等张贴名人格言、好书推荐等,让校园、教室散发出书香气息。
2.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班级都摆放一个书橱,每个月到图书室进行循环,同时鼓励学生捐赠图书,将自己看过的好书捐赠统一放到班级书橱让大家观看。
3.配合语文教研组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以级部为单位,开展读书汇报活动。低年级以讲故事、朗诵为主,中高年级以知识竞赛、好书推荐为主。
4.我校是烟台市单元整合拓展实验校,对孩子的阅读量提出更大的要求,初步在低年级每年5万-10万字的阅读量,中高年级每年20万-50万的阅读量。一类是教研室下发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另一类是语文老师根据单元整合给孩子推荐印刷的阅读书目。
(二)具体活动安排
1.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教研室的工作部署,在诵读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各班级编排课本剧目进行展演。学校组织评比,优秀作品参与上级比赛。
2.“小小百家讲坛”活动
结合语文、品德等课程内容,组织全校学生阅读历史典故、神话寓言、民族抗战等读物,通过班会、队会、综合实践等,开展主题演讲或故事陈述。
3.以级部为单位,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真正利用起来。
4.坚持写周记、读书笔记、读后感。学生每周写50—200字左右的周记、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其中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下学期以写话形式进行),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确保学生读有所得、写有所获。
5.按学年开展新课标75首古诗诵读活动,年底进行古诗诵读比赛活动。
(三)教师读书活动
1.人人制定读书计划,每位教师每年至少阅读五本书,精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可以教师自己购买,也可以到图书室借阅;坚持阅读报刊杂志(山东教育、烟台教育、龙口教育)。
2.“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摘记、写读书心得和在私人藏书上边读边划、随手批注的习惯。摘记不少于五千字,或批注不少于二千字。教师每学期向学校提交一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不少于二千字)。
3.每月召开读书沙龙,对教师一个月的读书情况进行总结。
4.本学年继续向班主任发放新书——《缔造完美教室》。11月份,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四)学生读书内容及时间安排
1.读书时间:
按照“晨诵、午读、暮省”的要求安排读书时间为:
学生在校读书时间为早自习(7:30——7:45)15分钟,午休时间上课前20分钟学生轮流进行图书汇报展示和师生读书活动。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进行课外阅读(20分钟),并完成读书摘抄或周记。
2.读书内容: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期都要读四本必读书和两本推荐书目,每学期再背诵6篇小古文和15首古诗。同时低年级吟诵《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三字经》等,中高年级吟诵《增广贤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五)读书考评表彰奖励
为提高全体师生的读书兴趣,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考评和表彰奖励制度。
1.将学生读书活动纳入先进班集体评选,学校对读书活动实施情况每月最后一周进行抽查。根据一学期读书活动的各项检查情况,优秀的班级授予“书香班级”荣誉称号。
2.学校每年举行学生阅读标兵、背诵标兵等评比活动,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3.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的读书活动进行专项检查,作为学校和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
二、家校共育
(一)总体目标
实现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在社会、家庭、学校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切实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家校合作共同体。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家长委员会
成立家长委员会,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明确任务,对家长进行培训,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2.建立家长学校体系,建立家长群,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三级家长文员会,每学期进行两次家长开放日,家长参观班级布置,
翻阅学生作业,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观看学生成果展示等,同时协同家长委员会进行研学活动。
3.发挥优秀家长的引领作用
受到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修养等因素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能力存在着一定程度是差异,根据这一特点,学校请在教育子女方面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家长作为学习的“领航员”走上讲合,分享科学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为需要帮助的家长答疑解惑,提升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
3.举行义工活动
班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可以请教家长,让家长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通过参与义工活动,家长之间会加强沟通和了解,家校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密、和谐。
4.家长课程
近几年来,红旗小学以学生为中心,集学校、家长、社会力量之合力形成了系统化、可视化、操作性强且富有班级特色的家长课程。本学年继续邀请有特长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特长的家长,到校为孩子们授课,同时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
三、缔造完美教室
我校最初已经缔造了五个完美教室,本学年学校将继续投资,进行完美教室的建设。
1.组织班主任利用例会时间进行“缔造完美教室”主题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对缔造“完美教室”的理论认识,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2.各班主任要按照学校缔造完美教室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年级、班级的两级“缔造完美教室”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划、撰写、筹备工作。
3.学校将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缔造完美教室”工作考评办法,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课程开发、学生常规管理、和特色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评选。学校定于每学期末单独召开一次专题总结表彰大会。
四、创设多彩德育课程
1.带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热爱祖国文化。
传统文化是德育的源头活水。为积极响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立足培养学生做一名真正的中国人,开展以诵读、书法、学习传统礼仪为代表的母语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热爱祖国文化。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研读《大学》、《中庸》,开发课程资源包,开展诵读课型研究,让老师们懂传统,知经典,倡导师生同读、同写、同生活。
2.建构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
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书本教育,也是实践教育,学校选择适合引进适合小学生学习、能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2.积极开发多彩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立足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发多彩课程,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从“明心、明智、明艺、明健”入手,设置经典吟诵、开笔礼、毕业典礼、入队仪式、升旗仪式、感恩教育、传统技艺等一系列的校本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
学校担负主体责任,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组织学生到安全教育基地参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消防大队、公安民警到学校讲解安全知识,参观消防车等,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使家校共建工作有机协调发展。
龙口市红旗小学
2023年8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