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莱阳市教科研中心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本学年我校教学工作将以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教育教学重点工作,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进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规范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教学质量新突破,促进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实行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规范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实行教导处-级部、教科室-学科组“双管齐下、双轨运行”管理模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管、督查和指导;实行中层领导分管学科制度,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对教学质量的促进。
三、工作措施
(一)务实笃行,规范教学常规
本学年重点落实好以下教学常规工作:备课、教研活动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与反思等。召开学科负责人会议,优化细化各项常规要求。教导处加大督查力度,明确责任,注重实效,督查结果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
1.备课(超周备课)
集体备课调整单双周制:
单周3小时,双周1.5小时。上午8:00-11:00,下午1:40:16:40,地点:除语数英外(初一初三东备课室,初二、初四西备课室),其他教研组都在东备课室。语数英三科先统一集中到东备课室进行学科教研学习,之后分散到东西两个备课室进行备课组内备课。
个人备课周查月检制:备课组长每周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教研组长每月检查学科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并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2.观课议课: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确保有10节以上为全校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听课。听课后必须有评课议课活动。听课笔记要记录完整,有听课意见,结合自己教学谈收获与体会。
教学管理人员每周都要参与推门听课,推门听课时一并检查授课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注意不仅仅是本节课的备课、作业、批改,听课后会在级部推门听课记录单上就备课作业情况评价。
严格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外出;听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禁止接打手机和随意聊天。
3.课堂教学: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各种课程,课时工作量的统计以课堂点名册为准。调课要填写调课单,并按时间准时上课,调课单级部主任签字后,附在课堂点名册后,以便教导处检查。
4.作业:分层、限时、全批全改。
分层:班级优生、后进生/级部优尖生;
限时:书面作业总量不超1.5小时;
全批全改:第一二节有课不能对晚作业全批全改的,要落实课堂小测验的全批全改。
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研讨统一作业,保证作业分层、高效,必做题必须统一,选做题可有所变化,每天晚上的作业由班主任统一协调,确保不超过规定时间。
5.课后辅导与反思:加强优生培养、边际生抓弱补偏、后进生转化的分类辅导,建立优生、边际生、学困生档案,明确辅导对象及目标,落实措施,做好记录,并按时总结经验,提高辅导的实效性。加强教后反思和学后反馈,及时通过反思和反馈来进一步调整改进教学策略。
(二)加强督查,提高课堂效率
采取教导处-级部、教科室-学科组“双管齐下、双轨运行”管理模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管、督查和指导,加强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通过薄弱帮扶,提升整体水平。
1.守好课堂主阵地,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果好的目标。教导处开展指导式、自助式、视导式听评课,通过随堂听课和跟踪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随时总结交流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的有效经验,随时诊断、校正质量差的教师的问题与病症。
2.针对班级教学管理,通过级部周例会和校本培训的方式,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交流学习,让有经验会管理的班主任手把手地把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传授给新班主任,切实向管理要质量。
3.教导处、级部和学科组以具体成绩数据为依据,制定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帮扶方案,采取“点对点排查、面对面沟通、一对一帮带”的帮扶形式,通过“分管领导蹲点,骨干教师结对,帮扶成效考核”,把薄弱帮扶工作落在实处,发挥团队作用,要集体抱团研究,整体改进提升。
(三)示范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从创设机会、搭建平台、评价激励三个方面进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传承古柳优良传统,创新突破新思路,以此带动教学成绩质的飞跃。
双管齐下、双轨运行:
35周岁以下(包括35周岁)青年教师/近五年入职新教师培养
教科室--学科/教导处--级部
本学期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强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课堂、管理班级的能力。
专业能力:课堂教学立标达标、同做同命中考题
管理能力:级部周例会、校本培训
四、制度保障
为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提升小组,实行教学管理工作的“三制”:一是领导分管制:校级领导分管级部、中层领导分管学科;二是教学常规周查月检制:由教务处安排,教研组、备课组定期对各项常规进行检查督促,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三是教学质量跟踪制:由教导处安排,不定时对级部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调研,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附件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活动安排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活动安排表
时间 | 工作要点 | 负责人 |
8月 | 1.教学常规学习培训 | 王丽娜 |
2.组长典型经验交流 | 隋红 | |
9月 | 1.学年教学表彰 | 初顺利 |
2.学科教研组长教学工作专题会 | 初顺利 | |
3.英语学科集中识词大赛 | 张晓燕 | |
4.青年教师“同做中考题”活动 | 隋红 | |
5.学科教研与集体备课 | 教研组长 | |
6.教学常规督查 | 王丽娜 | |
7.课堂教学立标达标 | 王丽娜 | |
8.新老教师帮带策略研讨 | 冯燕 | |
9.青年教师培养研讨 | 隋红 | |
10月 | 1.学科教研与集体备课 | 教研组长 |
2.新调入教师展示课 | 王丽娜 | |
3.初四教师会议,传达初四全年复习计划 | 初顺利 | |
4.教学常规管理总结规范 | 王丽娜 | |
5.青年教师读书演讲 | 隋红 | |
6.优生培养情况调研及策略研讨 | 冯燕 | |
7.语文学科经典诵读比赛 | 王丽娜 | |
11月 | 1.学科教研与集体备课 | 教研组长 |
2.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及总结 | 初顺利 | |
3.学科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落实情况检查 | 教研组长 | |
4.教学能力测试 | 隋红 | |
5.新入职教师汇报课 | 王丽娜 | |
6.优生培养、新教师培养阶段总结 | 冯燕 | |
12月 | 1.学科教研与集体备课 | 教研组长 |
2.青年教师教学才艺展示---朗读经典比赛 | 隋红 | |
3.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展示 | 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