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栖霞市凤翔小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活动

日期:2023-08-01     

字号:

一、指导思想

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栖霞市凤翔小学认真组织,精心规划,在校园内开辟了约1200㎡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把劳动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为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劳动基地课程目标

以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精神,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以种植为形式,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服务:

(一)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实践精神;

(二)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部分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

(三)培养学生服务民众、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五)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锻炼学生体能;

(六)增强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七)为学校学科素养教育发展服务,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服务;

三、课程内容及基地建设图示

课程内容:校内劳动基地劳动课程主要以蔬菜,农作物种植、果树管理为主。

种植安排:

1.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及校园实际制订播种计划。

2.各班在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适时播种。

3.每班组建好6---8人的基地劳动小组,分批次参与劳动实践,每次实践操作环节不超过8人。

学校实践劳动基地共分15块,由1-5年级负责管理,部分有兴趣的教师可以联系班级参与种植与指导,将根据季节适时展开种植,各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选择一种蔬菜种植,制订出可行的耕种、灌溉、管理计划,包括管理时间、人员安排、管理制度、方法指点等,让每一位同学都来做基地的管理者,做学校的小主人,做劳动的参与者。

四、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基地开放制度

1.各班严格按照开放制度,进入基地劳动,学习。

2.开放时间:各班劳动实践课及周一至周五下午两节课后。

3.有上课需要的教师可以提前和劳动教师联系商定时间,并做记录。

4.参观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组织学生。

(二)安全保障:

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的劳动实践教育功能,按照耕种计划和种植时令,组织学生参加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实践精神。

在组织基地的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对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蔬菜生产要使用对人无毒无害农药及肥料,生产“绿色”蔬菜。狠抓劳动教育的“三个结合”:坚持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以劳促德;坚持劳动教育与智育相结合,以劳增智;坚持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育人实效。

(三)人员保障:

基地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负责工作:

负责人:王少娜

劳动顾问:吕建光 衣倩玉 韩新 孙丽芹 林绍辉 刘美红

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全体劳动教育指导教师

1.辅导全校师生播种及管理常识;

2.劳动顾问适时观察菜种生长情况,及时向班级传达基地信息并作恰当管理指导;

3.负责指导基地规划、平整等基础项目。

4.在各班工作人员灌溉、除草、采摘等管理基础上,帮助做好其余工作,保证基地正常有序运行。

5.负责管理好基地所需工具的出借、归还,肥料等后续工作。

教师管理

1.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要按时开门,并管理好劳动基地及相关物品。

2.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及校园实际制订播种计划。

3.各班在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适时播种。

4.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组建好各班6---8人的基地劳动小组,分批次参与劳动实践,每次实践操作环节不超过8人。

5.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要及时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种植、观察等活动。

6.管理人员做好观察、管理的登记,做到有章可循。

7.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为学生的劳动作相应的培训。

8.其他科目教师如需要进入基地,要及时和管理员联系,并做记录。

学生管理

1.基地成果将在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指点下由各班级安排队员采摘,记载后方可领取。

2.每班安排2名基地联络生,方便信息传达。

3.基地上的劳动成果一律不得私自带回。

4.学生禁止下基地活动或玩耍,以免损坏、影响菜种的生长发育。(轮到实践操作的工作人员除外)

5.学生进入基地必须保持基地的整洁、卫生,不得喧哗、串岗、吃食物。

6.学生爱护基地的设备及设施,妥善保管各组所用的工具和器件。若有损失或丢失,按规定进行赔偿。

7.不在基地内组织实施与本基地工作无关的活动。

(四)指导培训安排:

发挥基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作用;与学生思想教育、品格培养相结合,发挥基地的思想品德教育平台作用;与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服务。

1.学校将设立劳动基地劳动顾问,对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进行蔬菜播种、管理知识的辅导,并对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题进行解答及提供及时的帮助。

2.按照基地实践教育要求,结合基地种植项目,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计划,并有实践记录。

3.劳动教育指导教师于适当的时间指导学生有关播种管理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更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

4.积极鼓励学生撰写实践体会及感受,教师积极撰写基地科技论文,给科研注入新的血液,将行知特色进行纵横深入发展。

5.鼓励学生自带蔬菜秧苗捐赠,作为班级劳动基地作物。

六、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 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2) 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3)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