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羊郡中心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3-07-03     

字号:

莱阳市羊郡中心初级中学,兼职劳动教育教师9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1-9年级每周各1课时。学校以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生产劳动。

二.基地建立情况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和训练,经过几次会议研究,统一思想,确定把劳动实践基地的进一步建设作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课程加以重视,充分利用绿地、空隙地带等安全空间,通过建设校园“小苗圃”指导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扎扎实实地开展劳动教育。

我校在餐厅西边开辟了一块荒地,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劳动实践活动区,每班均有一块劳动基地用来种植四季常见蔬菜。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亲自参与种植,为农作物松土、施肥、浇水、除草、采摘,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劳动生产方面。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1-9年级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五.学校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围绕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我校特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组织领导

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辛磊 (总负责)

副组长: 曲祥勇 (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成员: 教导处、各级部主任、各年级班主任

三、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以及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作中教学价值的综合性。

2、协同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使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方法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主要表现为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3、本土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家的开展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或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面确定的。活动内容的选择立足于学校特色、班级特点,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挖掘社区中和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

4、开放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四、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教育活动

1、学习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年龄特点,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利用这个寒假学会1-2项生活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2、协助家务劳动,减轻家长负担。引导学生结合疫情期间的特点,协助家长开展家务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孝老、敬亲、爱老等活动。

3、开展兴趣劳作,体会劳动乐趣,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劳动,创作各种手工作品,促进手眼协调、手脑协调能力,体会劳动乐趣,提高劳动技能。

4、利用家访,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五、劳动成果展示,评选劳动达人

1、确立学生劳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通过撰写劳动叙事作文,制作手工作品。拍摄劳动实践照片、小视频等方式展示交流劳动教育成果。

2、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班级“劳动之星”“劳动小达人”、 “手工小达人”等荣誉称号,在全校进行展示评选出学校的“劳动小达人”。

3、把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班级(劳动)管理情况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有效增强老师们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上交形式:

1)每个班级制作两篇劳动美篇,在9月1日和10月8日分别以组为单位上传,上交美篇文本。

2)初中部各年级组收集劳动实践活动成果

6-7年级:劳动绘本每月日记一篇

8-9年级:变废为宝装饰物每月一次;劳动心得作文或志愿者手册

相信,通过这充实而有意义的劳动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们创新创造,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珍视幸福生活,珍爱生命自然的好习惯,树立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

六.劳动周方案

为加强我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中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精神和形成劳动习惯、初步技能,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劳动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组织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劳动周活动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学校常态化:课程化、科学化的劳动教育

组长:政教副校长

副组长: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

成员: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弘扬劳动精神,做最美青少年。

三、活动时间

每年4月最后一周为我校的“劳动周”。

四、参与对象:全校学生。

五、工作措施

1.开展一次劳动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劳动周启动仪式、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劳动故事会、家长会等活动,通过仪式教育、国旗下演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劳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继承与弘扬劳动精神,一起唱响劳动主旋律。

2.开展一次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实践、劳动基地实践、校园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校园卫生清扫、班容班貌美化、寝室内务整理、劳动基地除草种植、校园文明劝导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氛围。

3.开展一次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美食烹饪、洗碗洗衣、家居美化清洁、家居花草种植、家居物品维修、制作贺卡或手工艺品等形式,一起与父母共筑温馨之家,弘扬勤劳传统美德。

4.开展一次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田间劳作、工业生产、劳动研学、职业体验等活动,通过社区(街道)、养老院、商场、工厂、农耕园等社会资源,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不同的岗位,感知劳动的不易,努力践行劳动精神。

5.开展一场劳动技能比拼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日常生活技能比赛、劳动知识竞赛、劳动征文大赛等线下比赛和家务整理、洗涤缝补、变废为宝等线上视频作品赛,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成果,使劳动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扎根。

6.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晨会、学校网络平台、电子屏幕、展示区、展示课等形式,利用照片、视频、作品等素材,全面展示学生劳动成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