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莱阳市榆科顶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23-07-23     

字号:

2022-2023学年度是学校新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开局年,在这一学年中,学校坚持以“让教师和谐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充分调动学校内外办学资源,使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良性运转。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校德育工作紧扣“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

1.建立校长负责制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德育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整体部署。

2.重新构建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图

建成了以德育工作小组为核心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形成由“政教处(德育)—年级组—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主⼲线;结合各自工作性质,分别从不同侧面辅助和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导处、总务处则从教学和后勤两方面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建设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这管理网络形成强大的合力,是我校的德育工作运行畅通开展顺利的保证。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设置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开足开好基础型课程、探究性课程。

2.在师资的配备上,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挖掘学校内部师资潜力,确保基础学科教学质量,同时按要求配备了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负责教师。

3.确保每周安排“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

4.学校社团活动正常,做到了有活动计划,有课时计划,有固定人员,有固定时间。

(二)教学常规

1.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1)落实领导责任制。首先,学校领导抓住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这条主线,学校领导深⼊教学第一线听随堂课、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辅导、考前的复习指导、考后的质量分析,体现了领导服务意识、强化了监管意识。在教学管理中,领导能顾全大局,秉公处事;在教学中,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教学质量成为教师可以效法的楷模。

(2)改革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规范有效的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我们在教学管理上严格制度,认真把关,努力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重视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的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修订我校备课要求,教师可以借鉴⽐较优秀的新教材电⼦教案,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修改。

(2)课堂教学的管理: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新课堂教学要求》和《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用《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经常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或不定期随机听课。中层领导进课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作业和辅导管理:作业设置要体现针对性、科学性,坚决杜绝重复抄写与罚作业现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作业批改方面,要求教师要及时、准确、用等级加鼓励性语言或用星级评价等形式,把批改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载体。针对我校各年级中学习困难学生⽐较多,我们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特别关注对学习困难学生作业布置和批阅情况,把这项内容作为检查的重点。对作业布置和批改进行了专项的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作业本、学生问卷、学生座谈会等环节了解教师在作业布置等方面情况,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学科组进行反馈,对个别问题突出的教师由校长亲自面对面反馈,并督促改正,跟踪检查。

对困难学生的补缺补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段,我们在管理中要求教师摸清班级内学困生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帮教档案。教师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缺补差,通过教师的帮教,学生的信心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我们也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帮教成果明显的教师我们进行奖励,我们利用党员教师这一优秀资源,开展了党员教师和困难学生结对,通过对结对对象的作业辅导、关心结对学生行为动向,给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同时也激励教师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三)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工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会及时进行质量监控,如在听课中如发现教师对知识点教学有明显的偏差时,我们及时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核,及时反馈,和教师一起商讨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加强教科研,构建学习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1.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继续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组织教师完成校本培训工作,并着力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读好一本书、做好一本教育理论的摘记、写好一篇优秀论文、参加学校开展的一个研究课题”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科研先导意识。

2.切实抓好教学研讨活动, 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积极倡导实践反思,并指导教师不断改进与创新。我们一方面要求参与课改的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教材与学生的有效结合点,并积极将新课程的理念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渗透与反思,做好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工作;另一方面要求面上的其他教师也积极尝试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针对某一课堂教学或教学片段进行课后反思,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分析、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通过实践反思,提升研究能力。

3.严格考核,有效激励参与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本学年我们加大对教科工作的考核的力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