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龙口市第十中学,无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兼职劳动教育教师13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无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个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
2.基地建立情况。校内劳动基地位于学校大操场东南侧,面积大约20平方米左右,基本以种植蔬菜为主,具体由初二年级负责。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资料和劳动工具材料购买,并对有些获得优秀成果奖的学生进行奖励。
4.选用教材情况。每个年级使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
5.学校实施方案。
(1)制度引领策略
烟台市教育局先后出台《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烟台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文件,学校已经有了一块供本校学生劳动实践的校内,开辟了校内劳动综合实践基地。
(2)课内外结合策略
学校要求中小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课内引领保质量,课外拓展达数量,提升劳动观念,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3)家校共育策略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配合下每年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逐步掌握刷碗、拖地、洗衣服、做饭、炒菜等家务劳动。
(4)、评价跟进策略
学校定期举办家务劳动比赛、劳动成果展示会,结合五一劳动节、劳动周等主题活动,评出“劳动小能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发劳动兴趣。
6.劳动周方案
根据省市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我校设立“劳动周”教育活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和学校工作融合共进,构建我校劳动教育体系,打造劳动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制定龙口市第十中学“劳动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三)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活动时间
2023.4月29日-5月6日
四、实施步骤和策略
(一)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班会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如: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三)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组织校内劳动。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2.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3.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活动课为抓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劳动周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每周五下午为固定的大扫除时间,每到这一天,老师们都能精心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7.劳动清单。学校建立劳动清单,具体清单如下:
年级 | 劳动 主题 | 教育目标 | 劳动内容 | 考核 标准 | 评价 方式 | 技能 比拼 |
六年级 | 生活技能 | 增强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承担一定家务劳动。 | 会整理、清洁自己的房间,分类摆放书籍、衣物。 | 定期打扫房间,分类整理自己的物品; 能用洗衣机洗净衣服; 会为亲友挑选适当礼品。 | A.发放《家务劳动任务单》,家长检查并给与星级评价。 B.对学生创新类劳动作品、志愿活动汇报给出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活动成长档案,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依据。 | 厨艺比拼 工艺品制作展示 活动展示汇报 |
学会衣物清洗要领,能熟练使用洗衣机。 | ||||||
能在传统佳节、亲友生日、探视病人时挑选合适的礼品与包装。 | ||||||
技艺创新 | 塑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 会一项手工技能,比如缝制简单的布艺品、制作手工编织、剪刻纸艺作品等。 | 掌握一种手工技能 | |||
精神传承 | 学习劳模精神,初步形成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了解本地区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传递榜样力量 | 以劳动模范为榜样,并践行于生活中; 能关心照顾家人。 | |||
尊老爱幼,帮助父母照顾弟妹、孝敬老人。 | ||||||
志愿服务 | 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服务。 | 参加敬老爱老或助残扶贫志愿服务活动。 | 有志愿服务意识,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 |||
七年级 | 生活技能 | 完善生活技能,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承担一定家务劳动。 | 会拆换被套、枕套。根据衣物的颜色、质地进行分类清洗。 | 能分类清洗衣物; 能独立做出1-2道菜,饭菜口味适宜。 | A.发放《家务劳动任务单》,家长检查并给与星级评价。 B.对学生创新类劳动作品、志愿活动汇报给出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活动成长档案,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依据。 | 内务大比拼 废旧材料再创造 活动展示汇报 |
学会简单的炒菜、煮汤等烹饪技能。掌握常见食材清洗和处理方法。 | ||||||
技艺创新 | 培养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 | 会用废旧物品做收纳盒。 | 能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并能使用; 知晓常用工具构造,会简单修理生活用品。 | |||
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能安装简单的日常用品。 | ||||||
精神传承 | 弘扬劳模精神,形成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会为家人收拾外出的行李,包括证件、衣物、生活用品、常见药品等。 | 能合理分类收纳外出行李; 会使用家庭维修工具,能对损坏物品进行简单修补 | |||
会用锤子、螺丝刀等工具,对桌椅进行简单维修。 | ||||||
志愿服务 | 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服务 | 为社区管理献计献策,协助设计社区宣传栏。 | 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劳动,为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
八年级 | 生活技能 | 完善生活技能,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承担一定家务劳动。 | 学会基本的急救措施。学会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救护,会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 | 正确掌握简单的急救措施,成功完成一场急救演练 掌握煎、炸烹饪技能。 | A.发放《家务劳动任务单》,家长检查并给与星级评价。 B.对学生创新类劳动作品、志愿活动汇报给出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活动成长档案,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依据。 | 厨艺比拼 工艺品制作展示 活动展示汇报 |
学会煎、炸烹饪技能。会用电饭煲烧出软硬适中的米饭。 | ||||||
技艺创新 | 培养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 | 了解一项家乡非遗技艺,并能熟练掌握。 | 了解家乡非遗,学习制作技法; 掌握常见电工工具,并学会使用。 | |||
学会简单的电工,能安装简单的电器。 | ||||||
精神传承 | 弘扬劳模精神,形成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管理家庭一周的开支。 | 能清楚记录家庭开销; 能做到尊重、孝敬长辈,热情待客 | |||
学会协助父母接待家中客人,并做到客人走后的卫生整理工作。 | ||||||
志愿服务 | 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服务 | 将家中不用衣物、书籍清洁整理放置集中回收点。 | 能分类整理衣物书籍,帮助他人。 | |||
九年级 | 生活技能 | 完善生活技能,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承担一定家务劳动。 | 学会对家中小电器进行维修,对床单、袜子等进行修补缝制。 | 能对损坏物品进行简单修补; 了解每日所需营养,学会烹饪技能,并能独立完成一餐。 | A.发放《家务劳动任务单》,家长检查并给与星级评价。 B.对学生创新类劳动作品、志愿活动汇报给出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活动成长档案,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依据。 | 厨艺比拼 活动展示汇报 |
根据营养搭配,独立为家人准备四菜一汤一饭 | ||||||
技艺创新 | 培养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 | 学会用自己的创意想法设计、装饰家庭生活空间,让生活更舒适,空间安排更合理。 | 有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实现,提高生活舒适度。 | |||
精神传承 | 弘扬劳模精神,形成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学会参与并拟定一次家庭出游计划和出行攻略。学会定酒店、机票等出游技能。 | 制定全家出游计划 | |||
志愿服务 | 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服务 | 到校外基地进行一次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劳动体验。 | 了解各种职业特点,做好职业规划。 |
8.教学设计。学校注重教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设计如下:
教学课题 手链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基本结的编织技术。(2)能够选择制作手链的基本结。(3)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设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手链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初步学会手链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合作意识,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点: 手链的制作
教学难点: 手链的设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PPT 线、珠子、剪刀、打火机
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图片中展示的手链漂亮吗?
大家想设计出这样的作品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作品的设
计——手链
新课:
一款漂亮的手链究竟是如何设计出来
的呢?那位同学说说?
作品的设计过程包括:
确定用途
搜集信息
形成构想
绘制草图
编制作品
1. 作品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用途:本节课设计作品的用途是制作一条手链送给最敬爱的人
2. 作品设计的第二步是搜集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本节课我们用几种学过的基本结设计手链。哪位同学认识这是什么结?
3. 作品设计的第二步是形成构想:形成构想是把头脑中的表象一一再现,构思自己的作品,比如这些结以什么顺序排列、每一部分用什么颜色、添加什么饰物等,形成较满意的构想。结的组合方式可以是:相同结重复组合、不同结搭配组合、结加珠、环、铃、玉等配件。
4.作品设计的第四步是绘制草图:用画草图的方法,把头脑中的虚形变
成实形,再通过直觉思维,对最初的形状作调整和修改。
画草图是不必画得和实物一样。可以拟定一些符号代表各种基本结。
例如:
草 图 :
这款手链是由什么结组成的?
这款手链主体由 3 个纽扣结和 2 颗珠子组成。
给大家 5 分钟的时间,每组设计两款手链,在“在手链设计方案上”绘制出草图。
下面各组派一位代表来展示草图,展示时要求出示草图并说明作品有什么结组成。
5.作品设计的第五步是编制作品:草图画完后,按草图计算所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筹备好后就可以动手编制了。
例如这是按照草图编出的手链,取名:如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设计作品了,下面的时间同学们就来设计一款手链。
设计手链的要求:
1.各小组分工合作,每组至少设计 1款手链,并完成“手链设计方案”;
2.15 分钟内完成手链的制作;
3.手链制作完毕后,各组派同学展示,展示时,出示手链,并介绍手链的名称和组成。
小结: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作品的设计——手链
1. 确定用途
2. 搜集信息
3. 形成构想
4. 绘制草图
5. 编制作品
课后反思: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小组合作也较好,问题:在作品的收尾处由于没有特别指导有些学生做的不太好,在下一节课要特别教一下手链的收尾方法。
9.成长档案。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性质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10.学校成果展。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评且择优参加县市级成果展活动,部分成果如下:
龙口市第十中学
2023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