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和烟台市教育局、海阳市教育体育局、海阳市综合实践教育室关于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工作布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发展报告。
一、总体要求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作为烟台市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海阳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整合校园、家园、田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搭建学科、资源、场景、途径等多维融合的劳动教育平台,努力打造“三园”乡土劳动教育特色,在落实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任务提出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高劳动素养,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主要措施
(一)落实课程实施
1.落实课程设置。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建立劳动清单制度,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充分发挥家园、田园和校园的融合育人功能,优化课程设置,搭建师生、亲子、集体、个人劳动教育平台,探索劳动教育精准化、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
2.落实课时安排。立足校情和学情,实行“1+1+X”劳动课时,即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列入课表),每学年一个劳动周,每周设置“X”时课外和校外劳动时间。结合24节气,“X”时我们采取弹性设置,即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时间。课程的实施与成效列入学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课程得以保障,课程的开设逐步规范,并走向常态。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3.加强学科融合。学校师生奉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精神,在学校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加强家校社共育。家校社协同推进是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全力构建“家园”“校园”“田园”三园一体的劳动课程,在场景融合中,有效开展劳动月活动。
5.加强基地建设。
(1)学校为每个班级开设了校内实践基地(每班1分多地),让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欢乐。根据时节,师生齐动手,把时令蔬菜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售卖与分享,列入校园劳动清单。
(2)学校所处的二十里店镇是海阳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规模较大,学校借助地理优势,联手两处挂牌生产劳动基地,不定期地走进蔬菜大棚,参与海阳白黄瓜、普罗旺斯西红柿的掐须、打岔、采摘、售卖等,落实日常生产劳动清单。签约两处社会劳动服务申领制项目,开展社会服务性劳动。
6.加强劳动清单驱动作用。学期初,多次召开校办公会和骨干教师研讨会,梳理劳动清单,明确劳动任务。
(1)劳动清单。利用周末、节假日学生在家的良好时机,充分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分年级逐项落实家务、帮厨和田间三类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清单。
(2)校内美化。把卫生区值日、绿植养护、冬雪清扫、宿舍内务和班级物品的收纳与整理等列入校园劳动清单,每日的劳动情况列入班级学生管理,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必备条件。
(三)强化课程实施效果
7.强化成果要求。为了夯实劳动基础,扎实推进学校劳动教育,每学年每生要完成2件以上劳动作品,参与并完成2次以上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并积极参加日常生产劳动,填写好劳动记录,学校择优推荐参加海阳市和烟台市学生劳动成果展评活动。
8.强化评价结果使用。学校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关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形成“成果展评与综合考评结合”“日常表现与阶段增值结合”“量性达标与质性考评结合”“个人竞赛与团队比赛结合”等多元、多维评价方式,将参与劳动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记录、遴选重要劳动实践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袋、劳动成长档案袋等。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1.为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组建骨干教师团队,确立劳动实验班级,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每学期多次召开劳动教育专题会议, 统一思想认识,梳理劳动内容,明确劳动任务。
2.制定学校中长期劳动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家园、校园、田园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路径及策略。
(二)加强师资保障
学校自2017年探索劳动实践育人以来,一直固定劳动教育分管领导,并成立教研组,固定教研组长,确定骨干教师,配备X名兼职教师,“骨干+全员”的教师团队成为学校最庞大的学科队伍,让全体教师感受到劳动育人的底气与力量。
为了充分挖掘社会劳动育人功能,学校先后聘请海阳剪纸达人和烟台面塑达人到校指导剪纸和面塑,从教师和学生家长层面选拔专业特长人员到校指导海阳大饽饽的制作,为“非遗”进校园奠定基础。
(三)加强安全保障
通过召开劳动教育安全主题班会和每一次劳动教育前的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劳动常识培训,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四)注重宣传引导
学校在扎实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同时,通过制作美篇、撰写新闻报道等形式,宣传学校的劳动育人成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取得家长对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加强劳动教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实践教育典型经验、典型案例等,讲好海阳市新时代劳动教育故事,弘扬劳动光荣、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考核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课程的实施与活动的成效,学生的劳动成果按照校级、县级、市级等不同奖项列入学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课程得以保障,课程的开设逐步规范,并走向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