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理念:
1.坚持育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课程结构。
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课程内容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注重从时今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5.注重综合评价
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重视劳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劳动课程实施中工具、材料、流程及场所的安全保障,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并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劳动课程安全有序实施。
二、课程目标:
(一)低学段(1-2年级)
(1)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
(2)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3)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对工艺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4)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
(5)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
(二)中高学段(3-5年级)
(1)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2) 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3)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识。
(5)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6)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三、课程设置
落实“1+1+X”课时制度,各年级均保证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一节实践必修课,具体到项目类别、活动主题、周次和具体任课老师和评价结果。每学年组织一次集体劳动周,呈现年级劳动周的序列化和梯级化。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和家庭劳动时间,低年级每周不少于两小时,中高年级不低于三小时。
(一)劳动实践课规划
见附件1
(二)劳动周
劳动周定在每年五一和十一之后的一周,一学年两次。周一开展劳动主题班会或者讲座,周一进行劳动主题演讲比赛,周三是劳动技能大赛,周四是劳动成果展评,周五是劳动总结表彰大会,各级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讲座、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的主题及任务,体现序列化和梯级化。
(三)劳动清单制度
每个学生一本《劳动评价手册》,根据其中的一到五年级劳动清单,学生进行每日劳动打卡,每月劳动总结,学期劳动记录等活动。
(四)校园种植活动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菊的一生”种植探究活动,接续上个学期已经进行的“移苗、扦插、浇水、施肥”等日常管理,本学期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让菊花和蚜虫说拜拜”的实践探究活动;同时在日常管理中,了解菊花的特性、品格;在赞菊活动中,用画笔、诗句赞美菊;走进药店,在调查采访中,理解菊花的药用价值,进而一窥中医的奥秘。
本学期,我校还开辟了“辣椒园”和“地瓜田”,开展“种辣椒”、“种地瓜”种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中,认识劳动工具、了解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掌握劳动技能,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以及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怀。
(五)特色校本课程
上学期,我们延续之前的特色课,继续开展“皮影传非遗 光影润年华”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皮影文化、动手制作皮影形象、改编或创作文学剧本,在反复地团队排演之后完成皮影戏的表演。
在我们开展的皮影课堂上,孩子们欣赏了精彩纷呈的皮影戏,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和演变开发等皮影知识。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入探索,课堂上遵循“设计制作-文学创作-登台表演”的思路,让孩子参与到动手制作、创作剧本、合作排演这一完整过程。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们将制作工序进行改造,缩减为画稿-涂色-剪裁-缀结这四大工序,孩子们利用手中的画笔、剪刀、小木棍或者纸卷筒、双面胶、打孔机等工具将皮影形象制作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立足语文课文、名著,通过改编,将故事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或者依据丰富的想象,自主创作,充实我校的皮影戏校本剧本。
本学期,我校结合节日,设置皮影剧演出比赛,让孩子将本学期制作的皮影形象以及创作的剧本,通过排演,搬上舞台,登台表演。
本学期,我校还开设了“纸模服装”特色课程,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废旧物品等制作服装,再通过排练,走上舞台展示,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等。
四、师资队伍及教师培训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配备1名以上专任教师,其他兼职教师也要配备到位。把专兼职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情况计入课时量,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对优秀的综合实践教师纳入教学能手、劳动模范、名师、名校长评选范围。充分借助家委会力量,聘请各级劳模、大国工匠、非遗传人、专业特长突出的家长等兼任综合实践教育指导教师。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关键,为提高全体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和专业化水平,带领老师再学习教育部制定的《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继续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烟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
组织学习开发区优秀课例,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五、基地建设
利用校园内有限的绿植面积,开辟开心农场、迷你菜园、欢乐果园、多彩种植箱等。
六、家校合作
密切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目标,指导家长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每年学会一至两项生活技能,逐步掌握刷碗、拖地、洗衣服、做饭、炒菜等家务劳动能。学校和家委会可联合组织开展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展示评价活动。
家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家委会组织孩子们走进基地、社区的同时,邀请家长进校园,开展“家长课堂”活动。因为所有家长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肯定有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或者岗位故事可以与孩子们分享,比如我们班有干家政的家长,还有医护人员家长、快递小哥家长,都可以邀请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传授技能、分享岗位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
七、评价奖励:
劳动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立《劳动成长手册》,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劳动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八、安全保障
配合安办,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与事故处置方案。要强化风险意识,认真研判劳动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劳动教育基地的安全设施建设,按照中小学安全规范标准配备“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劳动安全。
附件1:
指导教师 | 年级 | 周次 | 节次 | 主题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周赛赛、刘桃李、刘倩慧、徐珍珍、张静 | 一 | 18 | 每周两节 (周四第七节、 周五第七节) | 日常生活劳动 | 个人卫生清洁 | 第1-2周 | |
系鞋带 | 第3-4周 | ||||||
整理书包 | 第5-6周 | ||||||
择菜 | 第7-8周 | ||||||
生产劳动 | 树叶粘贴画 | 第9-10周 | |||||
折纸飞机 | 第11-12周 | ||||||
扦插绿萝 | 第13-14周 | ||||||
服务性劳动 | 除草 | 第15-16周 | |||||
综合性活动 | 喜迎“六一” | 第17-18周 |
指导教师 | 年级 | 周次 | 节次 | 主题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隋永越、曲菲、隋心怡、张丽 | 二 | 18 | 每周两节 (周四第七节、 周五第七节) | 日常生活劳动 | 洗毛巾 | 第1-2周 | |
系红领巾 | 第3-4周 | ||||||
叠衣服 | 第5-6周 | ||||||
果蔬拼盘 | 第7-8周 | ||||||
生产劳动 | 纽扣画 | 第9-10周 | |||||
做植物标牌 | 第11-12周 | ||||||
养兔子(仓鼠、小猫、小狗) | 第13-14周 | ||||||
服务性劳动 | 今天我值日 | 第15-16周 | |||||
综合性活动 | 喜迎“六一” | 第17-18周 |
指导教师 | 年级 | 周次 | 节次 | 主题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闫姗姗、刘丽媛、李俊清、夏慧敏、韩宇、刘静、张琳琳、赵续琴、朱安琪、辛丹丹、褚维帅 | 三 | 18 | 每周两节 (周四第七节、 周五第七节) | 日常生活劳动 | 手洗校服 | 第1-2周 | |
清洁教室 | 第3-4周 | ||||||
西红柿蛋花汤 | 第5-6周 | ||||||
布贴画 | 第7-8周 | ||||||
生产劳动 | 十字绣 | 第9-10周 | |||||
养小金鱼 | 第11-12周 | ||||||
服务性劳动 | 整理小菜园 | 第13-14周 | |||||
综合性劳动 | 家庭垃圾分类与处理 | 第15-16周 | |||||
喜迎“六一” | 第17-18周 |
指导教师 | 年级 | 周次 | 节次 | 主题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孙红琛、穆兰兰、杨淼、马健、钟晓、肖进玉、杨玉莹、谭晓彤、王琦、 | 四 | 18 | 每周两节 (周四第七节、 周五第七节) | 日常生活劳动 | 擦窗户 | 第1-2周 | |
整理书柜 | 第3-4周 | ||||||
炒花菜 | 第5-6周 | ||||||
使用与维护微波炉 | 第7-8周 | ||||||
生产劳动 | 缝沙包 | 第9-10周 | |||||
多肉植物栽培 | 第11-12周 | ||||||
服务性劳动 | 场馆讲解服务 | 第13-14周 | |||||
综合性劳动 | 我是理财小达人 | 第15-16周 | |||||
喜迎“六一” | 第17-18周 |
指导教师 | 年级 | 周次 | 节次 | 主题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崔慧敏、张庆楠、常慧、翟雪平、焦阳、石晓旭、刘诗怡、柳宛伶 | 五 | 18 | 每周两节 (周四第七节、 周五第七节) | 日常生活劳动 | 整理个人房间 | 第1-2周 | |
包饺子 | 第3-4周 | ||||||
电饭煲煮米饭 | 第5-6周 | ||||||
生产劳动 | 做牛轧糖 | 第7-8周 | |||||
养兔子(仓鼠、猫狗) | 第9-10周 | ||||||
服务性劳动 | 导游服务 | 第11-12周 | |||||
节水宣传 | 第13-14周 | ||||||
综合性劳动 | 爱心书箱 | 第15-16周 | |||||
喜迎“六一” | 第17-18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