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本情况: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初级中学,专职体育教师6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1人,平均年龄32岁。学校体育教师团队科研氛围浓,教学态度好。2023年3月,组内教师辛红波,成功获批“烟台市辛红波优秀体育教师工作室”,成为区域内体育教学的领头队伍。
1.在组织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中层、班主任及体育老师作为小组成员。基于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结合我校“诚毅”文化理念,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健康知识技能”为目标,将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立人以诚,立学以毅”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学成果显著。
2.在教育教学方面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大课程”的理念,将课程整合,构建“一四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并依据学生生长发育关键期和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科学实施。
“一”——校内学科课程,即《体育与健康》课
依据《课程标准》,构建“学、练、赛”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练中掌握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和素质,在比赛中学以致用,培养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每学期组织专项的《体育与健康》校内优质课评选,全面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
“四”——校内活动课程,即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课+学校体育竞赛
1.大课间体育活动
上午30分钟大课间:根据各年级学生体能发展实际情况、结合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筹规划、精心设置,分时段、分年级、分场地、分项目、分层次地进行特色体能训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有氧耐力、柔韧协调力,深入实施“体能天天练”制度。
下午15分钟小课间:为了缓解身心疲劳,提高课堂效率,我校体育老师结合现代广播操和古代“八段锦”与“经络操”,创编了适合学生在教室内活动的微运动课程《激扬青春室内操》。此课程润物无声地传承着中华医学之精髓,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
2.体育活动课
每周两课时的体育活动课,主要以特色体能技能活动和年级单项竞赛为主,构建各年级特色项目体系,优化训练内容和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成果颇丰。
体育组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体操系列、球类运动、体育博览等多个类别,丰富体育内涵,为学生提供特长发展的平台。
3.学校体育竞赛
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感受竞赛的魅力,学校对校级、年级、班级的各类竞赛进行了整合,构建起了学校竞赛体系。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同时选拔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培养其发展为体育特长,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
在运动队训练方面,以专项突出的学生与专项体育教师为参与主体,运动队成员利用早晚托管时间进行训练;假期中,由家长陪同、体育教师参与和社区指导相结合,在社区及体育馆进行训练,以保障训练效果;扩大运动员容量,涵盖各年龄段的运动员梯队;以文化素养+专项技能为选材标准,形成智体合一高素质运动团队。
4. 课后延时服务
课外体育活动以大课间和课后延时服务为主。大课间以体能天天练为主要形式进行,各年级分别进行不同且符合本年级体能发展特点的项目。课后延时服务以“选项走班制”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兴趣为主导,进行不同项目的学习。
“一”——校外体育延伸课程,即体育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
我校实施体育作业制度,帮助学生树立大健康的观念,通过家校协同联动,将体育家庭作业作为校内体育课程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分析学生平时运动练习表现、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情况,在放假前给予每名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努力方向,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锻炼,鼓励班主任以身示范。学生根据老师给予的训练建议,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强度的每日运动打卡,班级内小组相互鼓励,开学后设置体质达标检测,让运动与健康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