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发〔2020〕7 号 )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贯彻实施《意见》,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 2022 年版)》,基于学校“润·和”教育愿景,立足学校教学实际,整合课程资源,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 一 ) 课程目标
1.学校层面:打造学校办学特色。通过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全国品牌,实现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2.学生层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劳育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树美、以劳创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培养适应生活、改造生活、创新生活的人才。
3.家庭方面:调动家长资源,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通过家校活动、家校合作,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引导孩子进行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意识与能力。
(二) 课程任务
1.打造既有理想,又有实践的特色劳动文化。把劳动教育的价值融于师生的学习中,显于师生的行动中,营造 “劳动最光荣”的浓厚氛围。
2.立足丰富的地缘优势,开发、构建城区小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以劳动教育为途径,打造既敬业又专业的特色师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立足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创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二、课程设置与开设安排
( 一 ) 课程设置
基于学校的校情基础、教育愿景和时代背景,从师资、场域、课程、评价等方面,结合师生生活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开发整合,系统构建“四个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建构“润和”劳动课程体系。
(二) 具体实施
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将劳动基地与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构“课程+基地+文化”的一体化、浸润式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校内“微基地”、校外“自留地”、专业“大基地”三位一体、涵盖“工业+”“农业+”“科技+”“文化+”“非遗+”等特色鲜明的校内外立体化实践基地。
我校以“全科视角、全域培养、全程经历”理念建构综合育人理念下的”“润·和劳动+”系列课程,推进“多元并举”劳动教育课程、“知行合一”劳动实践活动、“精神涵育”劳动文化传承。
1.强化“学科+”劳动实践,开发“和美”系列劳动课程群
着重发挥劳动教育基础性课程、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学科渗透劳动教育三方面的合力,形成劳动教育大格局。
基础课程校本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园艺设计、传统手工制作、厨艺烹饪、水电暖维修等劳动教育必修课40余门,实行选课走班,形成必修教材。课程紧扣劳动、劳模、工匠精神培育。
学科渗透常态化。引导教师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在课程中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渗透劳动价值观。比如,信息技术+劳动课程《尚和之城·智慧灌溉》通过创客、编程、3D打印等。
主题活动序列化。组织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技能、工匠精神、劳动观念等有机结合,定期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沙龙”“爱国劳动周”“感恩教育劳动日”等系列活动。每年一度的“耕读养德,智创未来”元旦嘉年华赶大集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劳动成果的平台,大集上的市场管理、物价监督、治安巡逻等岗位,都使学生体验不同职业带来的幸福感,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丰富“生活+”劳作体验,开发“和谐”系列劳动课程群
课程群分别在学校和家庭两场域实施:在学校内,主要通过制定劳动公约、任务区域划分、单项任务认领等,让学生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校园护绿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推行行政网格管理和学生会自管自治,实施常态化督导检查和考核评比。
家庭劳动按照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庭事务整理等任务群进行分类。依据课程标准,分年级制定序列化家务劳动清单,推行家务劳动契约制。学校下发亲子家务劳动契约模板,学生和家长书面明确家务劳动内容和要求,双方签字后生效,实施结果反馈计入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成长档案。
开发区六中2023年春季学期分年级家务劳动清单
家务劳动类别 | ||||
年级 | 清洁与卫生 | 整理与收纳 | 烹饪与营养 | 器具使用与维护 |
六 年 级 | 清洁电扇、电饭煲等家电;清洗自己的衣服;彻底清洁地板;清洗厨房水池 | 整理客厅等家庭公共区域;修剪并摆放绿植;整理自己的衣柜;帮父母整理换季衣物 | 设计一顿午餐的营养食谱;制作一道凉菜拼盘;完成1—2道家常热菜 | 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吸尘器、扫地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参与家务劳动 |
七 年 级 | 清洁保养皮鞋、运动鞋;深度清洁马桶 | 根据天气给家人搭配衣服;为家人准备出差用品; | 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营养均衡;独立制作午餐3-4个菜 | 用工具熟练拆卸风扇进行清理维护;熟练保养吸尘器,及时清理维护 |
八 年 级 | 清理家里灶台、清洗自己卧室的被套、枕巾;清理自己的大件衣物 | 修剪家中绿植;整理阳台杂物;整理家里储备间杂物 | 为父母准备一道特色甜品;独立为父母做一顿晚饭,注意荤素搭配 | 保养家里空调;用电熨斗给父母熨衣服 |
九 年 级 | 进行家庭大扫除;清理油烟机;清理空调过滤网;清洗家人的大件衣物 | 符合节日特点创意装饰居家环境;做一天家庭记账员、为家人购物; | 为父母包一顿饺子;为父母做一顿晚饭,荤素搭配,要注意品盘等美感 | 能够说清普通的家庭电路故障;熟练拆卸、简单修理油烟机 |
3.拓展“服务+”公益活动,开发“和善”系列劳动课程
学校统筹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劳动教育实践新样态。学校联合社区把劳动延伸至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义工爱心餐厅等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
三、课程评价
我校健全学生劳动素养多元评价制度,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维度建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一)建立与培养目标相融合的教育评价体系
我校以劳动价值观、劳动品质、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四个维度作为基础,设立分级指标,构建以劳动素养为核心的全方位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我校将劳动清教育单评价表细分为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清单评价表,附以德育、红色教育、项目化研究等特色活动等次评价表,构建起全面立体的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二)注重多元评价,构建家校社、师生相结合的联动评价机制
评价形式多元:我校注重多元评价,一是实施过程性评价。我校以年级为单位,设计劳动教育清单、劳动综合素质档案等劳动教育日志,辅以抽样样本的表现性记录,注重对学生价值体认、品格养成的跟踪反馈,实现评价目标的过程化。二是实施增值性评价。我校推行特色课程“厚德币”评定,学生根据劳动表现获得不同币值的厚德币。校内设厚德超市,学生每学期末用厚德币兑换学校特色文具。厚德币同样流通于校园丰收节、元旦嘉年华等活动。三是实施结果性评价。我校在进行期末劳动教育展评课中,注重盘点学生的劳动所得,对学生本学期的劳动成果进行星级评价。
家务劳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清单任务 |
评价标准
| 家务频次 |
家务时长
| 劳动效果 |
自我评价
|
家长评价
|
为家人准备营养晚餐 | 1.家务频次:每周3次以上; 2.家务时长:每周劳动时长不少于1小时; 3.劳动效果:营养全面丰富,适合家人口味,劳动操作熟练。
| 3 | 3 | 营养全面,劳动操作熟练 | 虽然辛苦,但是我的厨艺越来越精湛,对自己较为满意。 | 优秀 |
(二) 具体评价措施
1.动态生成的档案袋。每个兴趣社团建立等级评价标准,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2.学生根据劳动表现获得不同币值的厚德币。校内设厚德超市,学生每学期末用厚德币兑换学校特色文具。厚德币同样流通于校园丰收节、元旦嘉年华等活动。
3.即评选劳动达人和技能达人。设定一星、二星、三星、四星、 五星、六星六个等级,颁发劳动之星徽章。每学期定期举办尚和少年评选与校园劳动明星评选。
4.制作“家校协同手册”,围绕家之责、家之味、家之礼为家长提供家庭劳动评价指导。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劳动,社区根据学生参与情况颁发志愿者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