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认真贯彻区教科研中心以及学校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念,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将我校劳动教育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学生 1032 名,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 2 人,我校共有 22 个教学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2 个,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行动到位。
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 、课时安排到位
我校劳动教育课时安排是按照国家课程规划每周安排 1 课时,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 、教师管理到位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劳动教育课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人选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择优选出优秀教师担任劳动教育课程。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随笔或反思,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 、活动指导到位
本学年我们主要重视了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实践训练活动,使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4 、转变观念,让师生 一 起成长。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工作是有效的指导,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劳动教育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根初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总务处、班主任协同劳动教育任课老师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5 、 利用校内 环境 优势 ,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结合校内实际,充分发挥校内环境优势,学校对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作了整体规划,专门开辟了两处菜园、果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学校总务处进行划片分配后,由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划片管理,种植各类果蔬或蔬菜。
6 、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劳动教育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劳动教育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采用以下方法:
(1)、“成长档案评定“:将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成长档案。
(2)、“ 多元化评定”: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三、存在问题汇总及整改方向:
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教师怕上劳动教育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窄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劳动教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学校师生共同的努力,劳动教育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我校围绕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劳动教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基本形成了劳动教育特色教育的氛围,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努力加大劳动教育工作力度,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师的事业成功和学生的终身发属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