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4590/2023-04750 成文日期: 2023-05-25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组配分类: 文化建设

第142342号:“关于教育赋能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日期:2023-05-25      来源: 市教育局

字号:

姜晓波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教育赋能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一直以来,市教育局把加强教育赋能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持续开展。近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自2014年暑期始,烟台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各有关部门、社会场馆,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烟台市“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至今已开展了九届。2015年出台《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意见》(烟教发〔2015〕34号),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基地资源的育人功能,丰富我市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经与文明办、文广新局、旅游局协商,决定联合推进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常态化,制定实施意见。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共同整合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2019年形成119个“社会大课堂”活动场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综合实践服务,活动每年惠及550多所中小学校、50多万中小学生。目前,全市已有120多所中小学试点学校与周边场馆建立起了“学校+基地群”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烟台市“学校+基地群”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连续入围第三、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候选名单”。中国教育报分别以《烟台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和《山东烟台:更强素质从实践课程中来》为题进行了2次专题报道。但是,我市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正如您所说,需要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加强区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步,我们将根据上级相关工作精神和我市工作实际,结合您的宝贵建议,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基础教育与教育文化场所合作共建。持续推动教育文化场所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全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质量教育基地、名胜古迹、文博基地(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环保节能教育基地、重大工程、驻烟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基地或场馆,对学生、家长全免费或提高优惠折扣。依托“社会大课堂”资源,倡导学校组织学生到胶东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地雷战景区、杨子荣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访红色圣地,寻红色足迹,讲红色故事,学红色榜样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班主任与家委会携手,带领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场馆进行公益解说,参加基地场馆兼职讲解员、文明护导、宣传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序列化实践的重要内容。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相衔接的德育活动体系,研究制定与各学段相衔接的德育活动序列化实施方案及指导手册,明确每学年、每学期、每月、每周的活动内容、时间场地和具体要求。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团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融入德育序列化实践研究。
       三、持续精心打造特色德育品牌。聚焦学校育人“主阵地”,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主导作用,力求实现德育工作向品牌化、特色化和创新化方向发展。自2019年起烟台市连续四年开展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评选活动,已评选出80所“十佳德育品牌”学校,2023年,市教育局将开展第五批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评选,形成百花齐放的德育品牌建设格局。深入实施“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打造“最美校园”“文艺家进校园”“四季四色四节”等主题德育品牌。同时将开展中小学德育案例展播活动,推广优秀德育实施方案和先进做法,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示范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
       四、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市教育局将继续联合残联、民政局、文广新局、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百场送科技进校园、“科技大篷车”等活动,重点关注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五、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健全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引入文艺家、体育教练等社会资源进校园。市教育局将继续会同市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与学校“点对点”对接,从各协会选派德艺双馨、富有教育情怀的文艺家,把有道德、有温度、有感染力的书法、美术、诗词、楹联、戏曲、剪纸等文学艺术送进校园,为教育文化生活增添艺术色彩。联合市体育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场地资源,引进体育教练、社会体育俱乐部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开设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滑冰、健美操、跆拳道、网球、轮滑、射击、射箭、游泳、帆船、帆板等项目课程,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
       六、着力优化立德树人社会环境。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意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在个人和家庭层面形成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美德风尚。发挥名师专家宣讲团、家庭教育宣讲团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宣传宣讲。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至少1次组织学生集体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免收门票。各类文化场馆开辟未成年人活动专区、专场,支持流动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进入农村学校。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烟台市教育局
2023年5月25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