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的相关工作,牢固树立“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理念,更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落实“双减”目标,让课堂提质增效,我校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讨, 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吉东
副组长:刁秋娜、王 涛
组 员:张明阳、刘同娜、王 辉、王万林、牟晓艳
王校长主持研讨会议
(二)统筹划分小组:
1.班主任协调各科任课教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相对均匀的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4—6人(各级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各科同组。
2.将小组成员按优、中、差分别编号,并根据组内学生不同特点安排不同职务,组内有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须不定期互换角色,以便于小组合作及评价。
3.每小组要有鲜明的小组名片,小组命名及小组寄语由班主任引导学生结合本组特点自主进行。
注意:1.班主任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2.各成员角色要不定期更换,职责不定期轮流,保证每个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关注待优生,让待优生大胆发言,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三)合作学习方式
1.课前合作:严抓教师备课环节,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驱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探究题,以便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提前分发预习提纲等资料,布置学生分工查找有关资料,解决有关问题。
2.课堂合作:课堂上的提问、讨论、交流,同学之间的提问、质疑,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检查作业、互相点评习题、互相评分、互批作文等都是课堂合作,教师结合学科实际和学生实际恰当采用相应的合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不仅要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还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3.课后合作: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四)研讨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1.小组学生活动规则。
①学会遵守规则:学生必须遵守班级规则和组内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②学会积极发言:不积极发言的同学由老师发给警告单。
③学会倾听: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避免三心二意,东张西望,随意谈话等不良行为。
④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不定期(每周或更长时间)轮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及时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⑤小组竞争:各班建立竞赛栏,实施小组竞赛,包括大组之间的竞赛,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内的竞赛。
⑥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管理员和监督管理员的作用。
⑦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尖子生参与,要对发言特别踊跃的学生进行次数限制,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两次,使学生慎重选择发言时机,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2.教师活动规则
①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需做学生最亲近的朋友,需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少用空话、废话,尽量避免假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②善于捕捉组织小组活动的契机:教师需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五)研讨小组合作评价规则
1.制定评价规则。教师要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制定和公开评价规则,并教会每位学生熟练的运用评价规则,评价规则需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各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施情况制定好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逐步完善,并形成文字材料。各级部制订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评价表
2.评价形式多样。组内自评、组内互评、组际评价、教师口头评价和暗示评价结合。
3.结果统计处理。各班级可采用计算小组提高分或计算小组提高名次的方法对班内各小组进行考评。通过建立档案卡的形式,由小组长对每个组员当天的作业情况、发言次数、发言效果、违纪情况、教师评价等进行记载。各科教师利用好课代表做好本学科的小测成绩统计和平时老师对小组的加分记录工作,结合班级教室文化建设,固定区域,将各项记录、统计上墙。评价统计结果作为开展明星小组和优秀学生评比的重要依据。
4.定期进行明星小组、优秀小组长的评选。
5.奖励办法与措施:
①优秀组长将作为综合素质评价A级的参考标准。
②向学生和家长发送喜报;
③宣传栏拍照张贴表彰;
龙口经济开发区海岱学校
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