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
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
良好睡眠,健康之源!
睡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睡眠在生长发育、健康、免疫、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全世界每四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失眠症。长期熬夜会增加肥胖、疾病、免疫力下降、心理问题、认知缺陷的风险。
长期失眠、睡眠不足者会有记忆力下降、情绪焦虑或低落等问题,还可引起抵抗力下降,患各种感染的概率增高,还会导致患者日间困倦,遭遇事故的风险增加。
而有些睡眠疾病,则预示着更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即将发生。因此,重视睡眠健康、提升睡眠质量,是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石。
每天必须睡满8小时吗?
因人而异,不必强求。8小时睡眠只是一个平均值。
每个人对于睡眠的需求是有个体差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睡眠的需要也是不同的。
受不同精神状态影响,睡眠时长也会波动。另外,在一年四季中,睡眠时长也是有轻微波动的。寒冷季节睡眠略增多,日照强烈、气温炎热的季节睡眠时间缩短。
判断自己是否拥有好的睡眠,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早上起来的时候身体的感觉,只要醒后精力充沛,能够维持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即可,千万不要背上“我需要睡几小时才够”的思想负担。
睡到自然醒,白天还是没精神?
睡眠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深度睡眠减少
正常人深度睡眠期占整夜睡眠时间的15%~25%。如果深度睡眠比例过低就会有睡眠不解乏的感觉。
睡眠时间分布不合理
1.在老年人中常见的是睡眠过早。比如,晚上七八点入睡,凌晨两三点醒后等天亮。医学上称睡眠时相前移障碍。
2.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中常见睡眠过迟,通常后半夜两三点,甚至快天亮才有睡意,一觉睡到中午十一二点,也是睡6~7小时。医学上称为睡眠时相后移障碍。
3.经常到夜班或者跨时区旅行的人也会出现睡眠节律的变化,导致日间困倦。
睡眠期间病理性事件
在成年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是睡眠中的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因缺氧,大脑不断发送觉醒信号,通过打断睡眠恢复呼吸,有时患者自己对夜间的醒转并无意识。
第二个常见原因是睡眠中不自主的腿部抽动,每隔十数秒钟一次,一晚上百次,伴有脑电图上的短暂觉醒。医学上称为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这两种病理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睡眠监测才能发现和诊断。
因此,如果每晚睡眠时间正常,白天仍然昏昏沉沉,应该及时就诊治疗。
晚安,愿长夜无梦Good Night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专家提示,大部分睡眠障碍其实可以靠自我调节来缓解,一些生活上的小改变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快入睡。比如早睡一小时、喝一杯温牛奶、勿暴饮暴食、房间不放刺激性气味物品、勿剧烈运动、勿用电子产品、听一首轻音乐等等。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让我们用高质量的睡眠为新一年的奋发精神、强健体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