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已至,春光灿烂,气温适宜,不仅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机,也是各类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海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春光无限好,做好疾病预防没烦恼!在享受春光美景时,要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水痘、布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注意花粉过敏。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容易引起重症病例。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主要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品传播。
健康提示:
(1)积极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鼓励适龄儿童积极完成接种。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居室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勤晒衣被;儿童餐具常进行清洗消毒;喝开水、吃熟食。
(3)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家长应尽量减少带幼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及时主动就诊。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就诊。
02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发热(体温38℃以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为特征,多见于头部、脸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可伴头痛、咽痛等其他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
多见于儿童,冬春季节高发,水痘传染性强,患者自出疹前1至2天到疱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病毒可通过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疱疹液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健康提示:
(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多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不会感染水痘。接种过疫苗的人即使感染水痘,其症状也较为轻微,出疹较少,发烧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恢复更快。家长可以带1岁以上的宝宝至就近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我们推荐12至24月龄接种第1剂,4周岁接种第2剂。
(2)一旦感染水痘,应立即进行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并同时报告学校。
(3)保持患儿居室通风,保持双手清洁,以免抓破疱疹,引起皮肤感染。患儿的衣物、被子、用具等应用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方法消毒。
03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起病急,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皮肤脱屑为特征。多数患儿表现为轻症(发热和出疹为主),少数严重者可引起侵袭性感染,继发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4至6月、11月至次年1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至8岁为主,多为学生或托幼儿童。
健康提示:
(1)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发现儿童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断和治疗。
(2)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做好晨午检,教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发现疑似患儿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老师和家长应指导小朋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04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蔫吧病、懒汉病、羊病等,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羊、牛等。布病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有的还会出现肝脾肿大、睾丸肿大等。
健康提示:
从事牛羊等动物饲养、管理、屠宰、收购、保管、运输、加工人员及兽医等重点人群如何预防布病:
(1)饲养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居以及人畜同用一处水源(包括水塘、沟渠、水井),定期对牛羊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2)强化个人防护意识,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布病抗体检测;在工作中要佩戴口罩、手套、围裙、防护眼镜,做好基本防护,工作结束后进行消毒,特别是手的清洗消毒,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3)做好病死畜管理,杜绝剥食病死畜。
家庭如何预防布病:
(1)注意饮食卫生,生奶及奶制品必须经消毒加工处理后,才能食用,不可以直接饮用;
(2)牛羊肉要煮熟煮透后食用,加工时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05
花粉过敏
四月,气温回升,户外踏青,外出游玩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谨防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哮喘。
健康提示:
(1)易过敏的人群应少到公园等花粉、飞絮较多的地方去,佩戴口罩、面纱以阻挡飞絮对呼吸道及面部的刺激。
(2)户外锻炼选对时间,过敏体质的人,要远离飞絮和花粉,最好减少外出,尤其是哮喘病人。
(3)若出现皮肤发痒、发热、咳嗽、打喷嚏等过敏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