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的由来

日期:2023-05-12     

字号:

自1993年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以后,卫生部就酝酿设立一个固定的专门的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以便于定期地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1994年初,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委、局的协调,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为防治碘缺乏病日。国家设立“五一”长假后,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长假里,不便于宣传活动的组织开展。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委的协调,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2年起改为5月15日,主办单位也由起初的5个部委逐渐增加到目前的11个部委、局。

碘缺乏有哪些主要危害?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机体摄入碘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损害,除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外,最主要的是缺碘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迟滞或永久性障碍,造成病区人口的智力损害。缺碘也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性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因此,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它是影响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的最广泛、最实质的问题。

如何正确地使用碘盐?

因为碘元素及其同族的元素在高温、潮湿的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就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

2、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

3、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罐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4、炒菜、做汤快熟出锅时放盐才有效果。

5、不要用油炒碘盐。

6、腌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不要淘洗碘盐。

水源性高碘又有什么危害?

水源性高碘危害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长期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碘从而扰乱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所引发的甲状腺疾病,包括高碘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减,还可以诱发或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等。

2017年7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 19380-2016)》标准,新标准将水碘值大于100μg/L的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定为水源性高碘地区;如果高碘地区中出现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的情况,则划定为高碘病区。

如何预防水源性高碘危害?

高碘地区饮用水中碘含量已经很高,所以人们不宜再吃碘盐。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不仅应该食用未加碘食盐,还要停止或减少富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或含碘保健品(如:玛特纳、金施尔康、善存、21金维他、SWISSE等)的摄入。改水或饮水除碘也可以减少碘的摄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