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我校充分借助集团办学的力量,联合开展集体听评课,谋求共同发展,通过校际间的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达到对话、合作、交流的双赢成效。
二、教研目的
以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眼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立足校本,面向学生,聚焦课堂,多向反思,特色发展,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加快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理念与品位,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具体实施
1.以学校为单位,全面推行各项教研活动,各种展示,引导每位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究活动。
2.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进行教学常规的教研活动,重点研究实施课堂教学的改进计划,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
3.以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实际情况为研究方向,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制度为保障,形成一种基于集体教研与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相结合相交叉的校本研修模式。
4.加强集团内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和学习,实现软硬件等信息资源共享。
四、主要步骤
(一)组织保障
组 长:刘军
职责:统筹规划校本研修整体工作,组织创建学习氛围。
副组长:季雁远、包同旭、赵蓉蓉
职责:分包学科,协助学科组长开展实施校本研修,制度和指导具体工作。
组 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本学科校本研修的开展,制定实施常规教学制度,组织学科老师具体操作和评价管理。
(二)专业保障
以教学常规为抓手深化教研,抓住教学主要环节进行推进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主攻问题,改进课堂”,依据教体局最新教学常规标准为依据,结合各自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教学常规要求。教研组在教导处的统一要求下,学期初制定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加强过程指导和进行教研活动,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本校问题进行研究,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实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备课环节:按照不同课型,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作文课等进行教研活动,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相关教学常规要求,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2.授课环节:要扎根课堂,注重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3.听课环节:教师在听课时要做到听评课项目全,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足,如何改进等。
4.批改环节:务必做到全批全改,及时反馈,要有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作业环节:合理设计作业类型,起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实践能力等。
(三)制度保障
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定期指导、督查各学科校本培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定期总结,学科间互通互学,扬长避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五、教研安排
1.二月
(1)制定学校教研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
(3)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
(4)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2.三月
(1)到兄弟学校听示范课。
(2)开展校级研讨课。
(3)骨干教师示范课。
(4)阶段总结。
3.四月
(1)骨干教师示范课。
(2)教研组教研活动。
(3)阶段总结、学习。
4.五月
(1)校级研讨课总结。
(2)教研组教研活动。
(3)教师撰写经验或论文。
5.六月
(1)优秀教案评比。
(2)教研工作总结。
(3)整理教研组相关资料。
6.七月
(1)期末复习考试。
(2)质量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