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背景
(一)学校概况
龙口市第十中学是一所环境幽雅、治学严谨、校风优良、教学声誉优异的市属初级中学。学校座落在泳汶河畔,毗邻264省道,学校现有初一到初四四个年级,19个教学班,946名学生,87名教职工,专任教师81人。其中省、地、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教师38人次,中高级职称教师32人。校园占地46709平方米,合64.25亩,建筑面积22926平方米,校舍面积为20223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1500平方米。
学校自1986年改称龙口市第十中学,2009年8月,根据龙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指示要求,龙口市第十中学并入原中村中学与龙港中学,2011年完成全部改制,划片招生。近三年随着两城区扩容,城区新建学校2所,地处农村的我校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滑,学校近二分之一为外籍务工子女,学生流动性较大。
(二)办学优势
1、学校管理精 。学校采取全寄宿制,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有二十多年的寄宿学校管理经验和优良的食宿条件。政教处负责、级部落实、班主任主抓的管理体系,形成了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学生始终在严而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并逐渐养成自律、自立、自理的良好习惯。
2、师资力量强。龙口市第十中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任教师平均年龄2023年为40.6周岁,学历全部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已经有各级教学能手、名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36人,有46人次的教师获得过龙口市及其以上级别的优质课。教师敬业爱岗,多次举行过龙口市级以上的公开课,多次举行过龙口市以上的现场会。教师们每年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3、社会声誉高。龙口市第十中学多年的积淀,在全市人民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连续六年在龙口市初中教学工作综合评估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认定为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教科研先进单位”。近几年来, 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绿色学校,评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龙口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龙口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获龙口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被评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在龙口市满意度调查中我校名列龙口市前三。
(三)发展中的困扰
1、生源质量与数量迅速下降。全部学生为划片招生,中村片内及北马部分生源,包含周围32个自然村,主要是中村小学、孙家小学、北马小学、曲阜完小,接近二分之一学生为龙口市外户籍学生,质量全市下游。数量每年在200人左右,生源质量较弱,将位居全市的下游。
2、硬件设施不足。学校的校舍教学楼与实验楼已经建起多年,全部是砖混结构,与现今要求的框架结构质量相差悬殊,而且都是二十多年前建设的,许多已经进入需要保修的阶段,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同时,学校的实验室以及教室,按照现有的标准,面积稍小,达不到规范化学校的要求。硬件的不足将在长时间内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二、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
经过深入思考,学校领导班子提出学校办学目标:打造精品学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张扬个性 和谐发展;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长期发展 “六个一流”为目标:即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流的后勤保障、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要求全体教职工为实现长期发展目标而努力。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1.平稳过渡。保持学校适度规模,每年级的学生力争5—6个班,在校生约900人。迅速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打造并推出优秀教师群体,让十中成为教师工作的乐土,学生学习的乐园。
2.细化学校内部管理。从物的管理到人的管理,做到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逐渐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制度约束人,制度促进人,制度造就人的新局面。
3.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校园内建设有学校特色的各个文化长廊,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文明又显露学校个性的育人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建设有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网络环境,让校园网成为育人的新平台。充分利用“十四五”课题《大德育观背景下微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逐渐摸索一套符合本校校情的师训方案,锻造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5.深化课程改革。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在校园内形成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反思新课程的良好氛围,让在职的每一位教师耳濡目染新课程理念,行为外化新课程理念。
6.改善办学条件。实行开源节流,努力改善教学设施,让更多的学生能享受优质教育。
总之,努力争创“龙口市素质教育示范校”、“龙口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努力办成一所“理念现代化、管理精致化、教育优质化,学生喜欢、教师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四、具体发展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
1.加强“三风”建设。确定校训: 厚德 博雅 笃学 敏行;学风: 尊师 明德 自律 求知;教风: 垂范 敬业 奉献 创新;校风: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和谐发展。
让教师、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各条线围绕“三风”开展系列活动,让“三风”实实在在成为师生的行动追求,逐渐将“三风”精神氤氲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完善制度建设。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管理漏洞,逐一完善各条线制度建设,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协调和凝合、约束为表现形式,有效促使各条线的工作效益,为营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3.加强校本培训。研究一套卓有成效、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制度,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每一次活动都有收获,扎扎实实推进本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育人环境目标
1.建设彰显学校个性的校园内部环境。
① 建设文化育人环境。规划教学楼,建立走廊名片,班级名片,班内宣传看板;宿舍文化建设,餐厅文化建设,以及学校墙壁文化建设;计划围绕界湖栏杆的改造,在界湖周围建设国学文化长廊。
②强化学校图书馆建设。在原先经纬书院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建设,书库建设上规范,开设校园读书节,创建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书香校园。
③浓厚诗意绿化。定期更换学校的草花,使学校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加强种植园的管理,定期组织师生对种植园的植物进行更换和维护,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种植本领,了解植物生长过程的场所。班级要建设绿化角,鼓励学生争当绿化管理员,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认真负责的品质。
2.建设显露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络环境
①让校园网成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②让校园网成为记录学生成长轨迹的园地。
③让校园网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场所。
④让校园网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形象代表。
⑤让校园网成为学校办学历程走向辉煌的见证人。
(三)师资培训目标
1.建设学习型组织。在校内逐渐形成爱读书、善思考、勤总结的教师群体,让学习伴随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定期开展读书随笔撰写活动,业务理论学习笔记常年坚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远程研修活动。
2.塑造良好师德形象。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倡导“爱的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
3.提升教学能力。包括有娴熟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4.促进教师二次成长。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通过教师二次成长的路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促建教师整体的进步与成长。
5.实施“名师工程”。争取五年内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区域名师,教学能手,以及学科带头人。
(四)教育科研目标
1.完成“十四五”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烟台市十四五重点课题《大德育观背景下微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的研究与实践,注重过程管理。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师层面,着眼于教师二次成长的路径研究,依托学校优质师资,打造出适合与教师成长的校园平台。
2.加强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申报微型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
3.改变教师工作方式。力争用五年时间,逐步使科研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让读书、反思、写作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
(五)课程改革目标
1.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创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分层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绩效考核,促建教师热爱课堂,潜心钻研教改。
2.进行唯真课堂建设。把家常课和课堂效率以及当堂达标作为课堂建设的主流研究,去除花架子,探索出具有十中特色的课堂模式。
3. 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课改之路,不断总结提升,争取五年内形成具有实效的十中课程体系。树立质量意识,把好课程质量关,不断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六)德育工作目标
1.加强学生的行为培养,帮助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 敬业奉献、有办法、有思路、有效率的班主任队伍。
3.打造一支有一定工作能力、各方面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
4.强化学生的自律、自强、自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5.构建微德育体系,使德育工作系列化,每学年分别举行“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等主题节,并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活动;以学校团委牵头组织参与社会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七)学生素质发展目标
1.培塑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做到言谈举止文明,衣着整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四个习惯,即静听、善思、乐讲、愿写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继续开展每月技能的学习和比赛,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生活能力,为其将来自立生活、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既有良好的心态又有健康的体魄。
(八)办学特色建设目标
加强学生自理生活能力,以学生寄宿生活为抓手,深化学生心理独立,生活自理,阳光向上。打造出具有十中特色的课堂品牌,以三流的学生创造一流的业绩,让学校以严格的管理,优异的成绩,浓郁的学习氛围,进取的十中精神,屹立于全市前列。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民主管理,发挥教师智慧,共谋学校发展
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通过政治学习,教职工大会,积极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完善教职工大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职工大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学校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个制度出台均经过教代会通过方可实施,争取广大师生的拥护。
4.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做实师训计划,营造进取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1.请进走出。加大对外交流渠道,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各地名校建立来往机制,互相切磋交流。每学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及时补充新的教学信息、接触新的教育理念。
2.搭建舞台。努力为青年教师创设各种崭露头角的机会,在各种公开场合亮相,提高实战能力。
3.自我规划。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人认真作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4.专业培训。利用校内资源,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演讲与口才等。
5.对口培养。根据每位教师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做细德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德育校园
1.加强队伍建设。以主题沙龙、论坛和主题班会评比为手段,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加强干部培养。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加强培养,做好育人协助工作。
3.丰富活动内容。德育活动主题化、成系列,反复抓、抓反复,让活动深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四)做强科研工作,营造研究氛围,打造智慧型校园
1.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例会,举办课题沙龙活动,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2.加强理论学习。每季度分工编写科研文摘,扩大阅读量,丰厚理论底蕴。
3.加强学习反思。定期发送有价值的理论书籍,督促教师阅读学习。建立校园博客,记录思考所得。撰写反思随笔,定期汇编成册。
(五)做精后勤工作,营造服务氛围,打造服务型校园
1.组织学习,强化后勤人员服务意识。
2.加强考核,督促后勤人员服务行为。
3.全员参与,让师生成为自觉维护校产人员。
(六)加强信息化工作,构建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校园
1.优化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设施和装备的投入,增添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语言康复设备等。
2.建设应用平台。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水平,建成惠及师生和家长的公共教育智能化服务体系;加强资源库建设,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3.升信息素养。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加强现代化语训设备的使用和电子白板等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造学生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丰富学习的内容与手段。
六、工作保障
1.物质保障。争取上级的支持,确保学校标准操场建设的落实。争取教育局在资金和人力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学校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生态校园、活力校园、现代化校园。
2.组织保障。切实加强行政班子建设、团支部建设、工会组织建设,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成为每一个团体的工作作风,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师生表率队伍。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催化剂。实施民主办学,依靠工会、团支部,调动广大教师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龙口市第十中学
2023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