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印发《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日前,烟台市气象局局长付彦兵接受记者采访,对《实施意见》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烟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近年来,市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烟台市人民政府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但当前我市气象工作仍存在短板弱项,还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精细化的需求,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和紧迫。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纲要》和省政府《通知》精神,加快推进烟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烟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
问:《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实施意见》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在总体要求上:《实施意见》提出了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全市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6%以上,重点区域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百米级、时间分辨率达到分钟级,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超过90%,暴雨(雪)预警准确率达到93%以上,7级以上海上大风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气象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布局科学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保障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大幅提升,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气象综合实力全省领先。
在重点任务上:共提出5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构建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打造精细气象服务系统,完善气象信息支撑系统。二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能力。三是提升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做好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强化生态气象监测预警保障能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强化气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海洋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实施城市气象保障行动。五是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在保障措施上: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强化财政支持3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问: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我市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气象部门先导性作用,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答:一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落实极端天气约束性停工停课停业停运等防灾避险制度。健全政府主导的气象信息社会再传播机制,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提高气象信息传播的时效和质量。
二是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成果应用,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开展全市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定量化评估能力。对城市规划、重点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重点园区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推进高标准气象科普场所建设,提高气象科普信息传播能力,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拓展延伸生态气象、海洋气象、交通气象等业务领域,提高强对流、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水平。健全分灾种、分领域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体系,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城乡洪涝、森林火险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和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会商机制。升级改造应急气象服务系统,满足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气象保障需求。强化气象灾害鉴定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