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3-02-24     

字号:

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烟台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发展全面、学有特长”为目标,以教研室“七项规范活动”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教学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

一是扎实推进课程育人。创新思政教学,开齐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把品德教育融入到每个学科教学中,实现全学科育人。

二是重视学科素养。语文学科:加强背诵积累和运用,大力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抓住小学五年的黄金期开展“读背写做”活动,对人的终身发展意义很大。要落实《烟台市中小学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规划方案 的通知》,深入推进“阳光,绿洲”母语教育工程,加强全学科阅读,落实主题单元“四课型”教学,落实“一拓一”“一拓三”单元拓展阅读,增加学生课内阅读量和经典诵读量。将朗诵活动穿插到阅读活动中,经常性地开展朗诵活动。要重视学生书写和作文教学,办好读书活动月,通过师生同读同写、读书大王等专项活动,提高学生朗诵、写作、书写能力。数学学科,加强概念教学,注意提炼记忆概念,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快速审题、正确解题的能力。重点加强学生数学口算,做到“天天练定期测”,开展好计算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英语学科:要锻炼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基于学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语言环境,通过英语口语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天天听、天天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科学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科技教育,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引导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科学观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劳动学科:开设好劳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会服务等内容,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三是加强艺术体育管理,提高育人效果。强化体育锻炼。要深入推进1+1+N" 体育教学工程,开齐上好体育课,抓好学生大课间等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要把重点放在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上,举办好阳光体育运动会、体质检测等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让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体魄。要关注学生视力健康水平,每天做眼保健操。注意改善教室,家庭照明条件,引导学生少用电子产品,多参加户外活动。加强美育熏陶。要把审美教育、艺术育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开设舞蹈、国画等艺术课程,形成自己的美育特色。要坚持面向全体,广泛开展适合人人参与、班班参与的合唱、朗诵等活动,持续办好小学生艺术月活动,使每名学生掌握1- 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四是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好安全和环境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会学生的安全技能及方法。

五是坚持质量立教,聚力做强教学主业。

(一)向高效课堂要质量.要树立新课堂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小学新课程标准,结合烟台教科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进一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深化“效率课堂”实践,深入推进效率课堂研究,围绕内涵效率进行学习目标和教材研究。向课堂要质量,深化学科常规一体化的落实和管理,重点加强备课和批改的研究和规范落实管理。要注重分层教学,尝试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和学困生帮扶制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二)向常态教研要质量。深化教学常规一体化研究实践,按照提升教研组有效性要求,实行主题式大教研,以“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即时教研、日常教研、校本教研,在“教”中“研”、以“研”促“教”。强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化研究,丰富教研形式,抓好幼小和中小学学段街接研究,在学科教学,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引导上求突破,让小学生升入小学和初中能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三、工作措施

1.严格落实好课程建设。各学科要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要将立德树人,德融学科贯穿到全学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围绕“价值取向、内涵底蕴、习性关照、程式展示、方式配置、时间分配、素养展现”等课堂要素推进“效率课堂”研究。开展以学习目标为主线和出发点,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效率课堂研究,以常态课为载体,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构建符合学科、教师、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形式。语文重视学生的背诵积累,加大课堂上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全部课文和经典背诵及字词积累运用的训练。英语要基于学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主要是要抓好口语训练。道法等学科要突出个性化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数学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拓展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科学学科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3.扎实组织教研活动。深化教学常规一体化研究,严格集备程序,建立集备制度,规范集体备课的流程,增强备课实效。抓好“集体备课—个人修改—上课验证—反思提升”基本运行机制和“目标—策略—评价—改进”基本备课范式的落地落实。做好教研计划,把作业设计作为教研的一个研究方面,定主题、定时间、定主讲人。以单元目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教研单元整体备课,进而将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实行学科主任跟研制度,评价集备秩序、集备质量,每次结果计入学期教研组日常评价成绩。

4.规范好教学行为。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落实调课制度。作业布置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精准落实上级关于“双减”和五项管理的精神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品质,做好作业检测与反馈。实行分层布置、控制作业量,不超时,进行日常作业班级、级部监控,假期作业教研组统一布置,级部与学校监控,增强作业的实效性。家庭作业落实好双减(一二年级探索非书面作业的任务,读书、观察、说、玩)中高年级主题全景化作业设计,教导处建立好家庭作业审批制度。

5.抓实过程监控。检测分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堂堂有检测、单元有过关、学科有月抽测。成立组织,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质量监控工作小组。每学期其中召开质量监控会议,发现薄弱课程、薄弱班级及薄弱教师,要采取跟进听课的方式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帮助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进行当堂检测确保新学知识达标。当堂检测的内容要在备课中提前做好设计,确立检测内容,要求当堂任务当堂检测,当堂矫正;随堂多元检测要达标率符合达标要求,低年级达标率95%,中年级达标率90%,高年级达标率85%,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矫正。

统一组织单元过关并进行质量分析。教研组根据教学计划统一时间进行单元检测。教研组认真规范批阅并进行数据统计和统一分析,对于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矫正方法,改进教学行为。根据单元过关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专项抽测,抽测后做好质量分析会,查找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查漏补缺。规范组织莱州市抽测和期末检测,按照莱州市要求严格组织,保证检测的真实性。检测结束后,每个教师都要写出质量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

6.抓牢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各级项目培训为依托,加强课程理念和专业技能培训,加速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全员培养抓好“两笔一话”“一技术”培训,以2.0信息技术培训为抓手,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抓实两类培养,一是青年教师培养。(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团队,制定成长规划;实施任务驱动式周成长计划;(2)制定详实的读写要求,检查评价标准,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3)“走出去,请进来”多种渠道进行专业引领。多给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邀请骨干教师到我校送教;运用结对共进活动,与联谊校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两笔一化一技术培训交流展示活动;(4)抓实课堂教学培养。对青年教师实行“教学模式、教材分析培训--骨干教师立标课观摩学习---青年教师一课三磨课例研究---学科主任跟进听评课指导--课堂教学比武检验”的培养模式,确保课堂达标率。二是骨干教师培养。(1)组建骨干教师教学研究团队,以常规一体化研究为抓手,改进教学;(2)开展“立标观摩课”,打造骨干教师好课;(3)骨干教师担任单元集备主讲,严格集备规范。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评选校级优质课。

7.继续深入推进效率课堂研究。主要抓好内涵效率研究,落实好教材研究和学习目标研究,通过教师背教材的形式推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从而增强教材解读能力。通过学习目标的研究来推动教师进行常规一体化的研究和落实。备课——制定学习目标;上课——实施学习目标;练习——巩固学习目标;检测——检验学习目标。

8.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性研究,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年级和学科为单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构建新的习性养成体系。比如,低年级听和说的习性养成,中高年级的写和思考的习性养成等,总之,要结合学情培养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的行为习性。

四、月份工作计划

二月份

1.制定校教学计划

2.认真解读新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做好教学计划

3.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特别要做好学科组周作业布置计划

4.制定课后服务方案

5.制定好培优补差促中方案

6.集体备课研究,把作业设计纳入集体备课

7.常规一体化作业研究

8.语数英分学科做好本学期月抽测计划

9.寒假实践生活总结反馈

三月份

1.单元集体备课研究,细化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

2.分学科分班级制定学困生帮扶计划,建立好学困生档案

3.作业抽查,落实好双减任务

4.莱州市优质课校级筛选

5.分学科进行能力测试

6.对能力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7.开展“常规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分学科开展上课和评课活动

8.对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进行听课指导

9.课标解读学习

10.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习性研究

四月份

1.常规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磨课、听课、评课

2.集体备课研究

3.读书月活动

4.教师基本功(两笔一话)展示比赛活动

5.教研组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6.迎接莱州市教学视导评估

7.学科单项能力抽测

8.学困生帮扶材料展评

9劳动、校本课程材料检查

10.作业设计评选

五月份

1.教研组活动,备课研究

2.备课检查

3.阅读积累、数学课中作业展评

4.迎接莱州市学科能力抽测

5.学期中教学常规评价

6.习性养成经验交流

六月份

1.期末复习,制定复习计划

2.常规一体化备批展评

3.教研组材料展评

4.期末质量检测

5.教学工作总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