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务处工作总结
舟至中流催帆竞,击楫勇进破浪行。本学期,教务处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在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支持下,在各处室、各级部的协助下,聚焦“双减”政策,细化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着“让每个孩子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踔厉奋发,现将教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常规管理
1.课务安排。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作息时间表、班级课程表、延时服务活动安排表。平时做好老师的调课、代课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做到早准备、多沟通、细检查,切实保证教学正常稳定进行。
2.检查反馈。
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提前一周通知,要求教师及时上交相关材料。本学期开展了两次检查,检查时严格对照区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检查后我们及时反馈,并且各教研组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并与有关老师进行交流与反馈,保证每个教师的常规正常,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
3.调研检测。
组织好各年级的阶段性评估和期末检测,严肃考试纪律,认真监考,进行统一阅卷。教务处本学期组织安排了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了调研,我们通过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年级各学科的真实情况,针对薄弱学科,差距过大学科,进行质量会诊,寻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行全方位指导、整改,促进各学科质量均衡发展。
4.课堂巡视。每天教务处各主任、干事及各级部主任对全校的班级课堂巡视,填写巡视反馈表。关注教师是否按照课表上课,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出。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课程开发、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等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各教研组聚焦“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和“学评教一体化”等关键领域,借助理论学习、主题教研进行课堂改革实践,深入开展导向明确、目标清晰的教学研究。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教师专业理论基础
本学期,教研组聚焦了“深度学习”专题,整合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教学用书、学科教材等开展理论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融合教学案例从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层面深入研读,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落实学习效果。
(二)立足课堂实践,优化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本学期,教研组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展示研究成果方式推动落实集体备课、优质课堂、示范课例、反思研究等活动,具化研究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1.集体备课可视化:本学期,语数英教研组开展了集体备课观摩活动和集备展示课活动。
2.抓实“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每周一次师徒结对课和每月一次新教师成长展示课,采用“学-讲-评”的发展模式,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3.加强课堂实践,通过“五环节备课”,“六维度评课”提高教研实效。一是落实“五环节备课”,提高从源头抓成效。从学情调研、目标指令、问题分解、作业练习、学习评价五个方面明确备课要求。以学定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养落地的双赢。二是利用“六维度评课”,开展课堂观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始于深度备课、研课,终于学生评价。以往的课堂听评课,教师更多的是记录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否完整、流畅,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的表现,很少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即从学生学习是否参与积极、学习表现是否兴奋、学习过程是否真实、学习是否有获得感等定性和定量给出评价。导致真实有效的评价很难发生,课堂质量提升缺乏指引,评课过程形同虚设。本学期,我们从课堂观察的六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表,引领教师学会观评课,并据此学会“循证医课”。
4.比赛检验。本学期区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比赛活动,教务处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同时校内也进行各种学科比赛,帮助教师成长。老师们通过校级选拔,参加区级比赛,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荆曦和李艳杰老师在开发区优质课比赛中荣获区级优质课;季晓老师在开发区德融数理优质课评选中荣获区级优质课。
三、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1.快乐成长。
双减,给学业做减法,给成长做加法。为认真落实“双减”工作,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方案并全面开展了1~5年级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的工作,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个性成长的活动。具体以作业辅导为主,并以社团形式开设三大类活动即艺术类:合唱、舞蹈、纸艺;体育类: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益智类:创客。通过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能力素养,让“双减”真正落地。
2.特色活动
(1)专项竞赛。语文组开展了学生书法比赛,数学组的口算比赛,英语组的单词大王比赛、自然拼读比赛等,通过这些特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
(2)素养检测。本学期重点考察学生语文和数学的文化素养,不但有文化素养、还有体育、美术、音乐、动手操作等艺术类评价。我们想通过这种多方面的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每次学生的活动我们力求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有收获”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每一位学生有了这些经历,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而促进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文明素养得到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
1.从管理看:教务处由于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的不足,使管理上在实施精细化、人文化、制度化上做得不够,不能真正使学校的管理目标在教师层面得到内化,因而也无法形成部分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奉献、自我奋争、勇夺第一的内驱力。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培养上,还存在较大问题;再就是在教研、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年级组的协调、平时教学的督查和薄弱班、科的督导管理上,都还有许多值得深思与总结的地方。
2.从教师看:教育理念与实践相脱节,价值取向与实际现实不相符,付出时间与收获效果不成正比,教学效率不太高。从个别而言,表现为:有的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存在问题,不好学,不努力,得过且过,直接导致成绩不好;有的老师虽然向往课改,但研究课改不够,上课时老是不注意课堂的组织教学,年轻教师自我陶醉、自我表演,不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学生的知识接受,造成吃夹生饭,总是回头再补:积极备课,钻研教法学法不够;在习题的选择,作业的针对性方面把握不到位;部分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在工作的领导上未达要求,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头无尾甚至根本没做的现象非常严重。
3.从学生看:留守儿童太多,隔代老人哺养,与学校、教师沟通成问题,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够,没有集体荣誉感。
五、精细谋划,扬帆起航
下学期,教务处拟定了五大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双减”要求,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增长。加强校内教学视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落实校本研修,实现科研兴教,教研兴校。重视综合学科学生素养的培养和评价。
2.完善各类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落实,做到制度制定与有效管理的结合。做到校长室——教务处——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五级联动”。
3.发挥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的“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督促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将致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4.“每月一事”按计划开展,各学科在活动周开展的基础上,改进创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习力。
5.积累经验,学习现有课后服务好的案例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将课后服务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优。
回首过去,成绩有所提高,面对未来,倍感压力很大,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为大季家中心小学努力谱写教育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