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栖霞市庙后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23-12-21     

字号:

庙后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王红绍校长的正确领导下,以推进“和美众行”课堂建设和打造学校特色教育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育管理和特色社团活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再上新台阶,出色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狠抓各教研组和各学科教师计划的落实

开学初,学校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文件)及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组织教研组长带头认真学习领会,充实完善各组教研计划,确保上下计划统—,落实有效。

二、精心编排课程表

编排课程时,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课时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开学前编排出适宜的课程表。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力推进“和美众行”课堂改革

学校4-5年级推行“和美众行”课堂改革,并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理念和具体实施工作培训:领导干部培训;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培训;全体教师培训;学生的培训。通过课改理念培训、测评及课堂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全力合作,切实推动新课改及普及。

四、倾心打造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树立教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个性发展意识,提高教师工作质量。

2.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

建立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拓展开展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集中培训、网络学习、读书活动、教学研讨、名师带教、专题讲座等,通过目标管理、榜样激励、专业阅读等路径,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3.引导教师立足实践进行阅读

引导、推进校内教师立足实践“学以致用式”阅读,将阅读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通过阅读助力教师成长,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加强教学研究,组建学习型团队

加强学科教研,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科教研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5.开展教师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研活动

我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校外听课、学习,参加市、联盟校间的教研活动,同时邀请优秀教师来我校展示优秀课例,优化我校教师自我教学方法与策略,开阔了我校教师的眼界。潜移默化之中,教师的个人素养大有提升。

6.积极参与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和实施

结合学校发展战略,我校积极参与县级课题的申报和实施,借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本学期已完成的课题《农村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关爱措施研究》,本学期申请到的县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

五、落实落细教学常规,促高效教学

1.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

坚持“把常规做好,把过程抓实,把细节抓严,把特色抓细”。

①在备课上,要求教师备学生、备教材,严格按教研室备课“十要求”进行备课和检查。课堂上开启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尾安排的堂清检测,便于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设计、调整新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②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本学期我校严抓教师的上课行为,严查教师有无接打手机、有无坐着讲课、有无上课迟到早退行为,时刻监督教师上课对学生的管控力度。

③听课,教研组内听课及四五年级新课堂建设。从讲课听课的参加人员来说,无一人推诿,参与意识都较强。从授课准备来看,每一位讲课者都精心备课,认真阅读了教参。课件设计实用、精美。从授课状态看,老教师语言质朴、谆谆教导,语速适中,很值得称赞。青年教师普通话标准,课件精美,激情四射,展现了我校教师严谨、活泼、个性的教学风格与态度。

④加强学生个别辅导,实施分层次教学

本着不放弃每个学生的原则,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能,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分类辅导,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关爱、尊重、快乐与成功。

⑤教学常规检查采用集中检查方式,共进行了3次,分别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听课、作业、批改、期中测试情况等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发现我校教师能自觉贯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能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当然,检查也暴露出一些小问题,如学生活动预设不全面;学困生、良好生的作业设置体现不明显;检查时个别项目批改不及时,无二次批改;学生书面及内容质量堪忧,教师要求不严等。面对发现的问题,有的教师能做到迅速改正,体现了我校教师较好的责任意识;有的教师还未完全接受,需引导纠正。

⑥重视常态下的学科质量调研

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强化教学效果考核。学校每次认真组织质量检测,严格按上级、学校考试方案组织、实施测试。测试后会统一要求教师总结反思学生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后期整改自己的教学行为。

⑦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教学成绩,学校、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养,全面综合学生的行为评价学生。

2.考勤管理

①每天的到校出勤,平时的大小会议参与,教师均能积极参与其中。巡查教师上课情况、教研活动参与、线上培训学习等,均无出现无故缺勤缺岗现象。

②早读期间,多数班级都能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古诗词背诵、语文积累。坚持早到校坚守岗位监督学生诵读的领导有林永忠、鲁世芹、林振全。

③此外,为了加强课间纪律,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要求教师无缝衔接课间,教师能按要求做到位。课间,总能看到教师的身影出现在班级。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随时监控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为,一系列的举措促使教师的责任心更强了。

六、利用活动载体,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狠抓社团、课后服务建设,让学生广泛的兴趣得到培养

利用各类音体美器材、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等资源,挖掘教师、学生的特长与潜能,构建结构清晰的三大类十六项社团、课后服务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实践,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张扬

系列读书、文艺汇演、感恩教育、礼仪常规、经典诵读、运动会、队日、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丰富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爱国爱校爱家思想。

七、做好实践创造教育的“加法”

1.充分利用教材,带领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如整理书包、清洗红领巾、系鞋带等,唤醒学生的劳动热情,提高生活技能。

3.组织学生到校内校外果树、菜园、花圃等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验劳动带来的光荣和快乐。

本学期,已有数名学生与教师参与上级劳动实践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与个人荣誉奖,获得指导教师称号的有孙艺菲、王英、李西元、潘红廷、王雪飞老师。

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不断学习、提升,教学内容应深研,真正抓住重点难点有效施教。

2、晨读时间抓不实,抓不好。班级个别学生没有自觉学习意识,晨读闹玩。班主任监督管理不到位,任科教师也没有做到早到校检查晨读。

3、辅差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组织教师多次家访,虽赢得了家长的口头支持,但实效不大。多数农村家长没有辅导的意识及自觉性,总是把手中的活当成主要的,将孩子的学习放在其次,所以辅差工作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最重最难做的工作。 

4、班主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其他任课教师还是没有把学生的习惯养成放在眼里,总认为是班主任的事,上课只专心传授知识,一遇到学生闹腾,迫不及待找班主任。这种思想意识是相当要不得的,不注重学生习惯培养的任课教师,班内学生的良好习惯很难抓好,很难养成。

5、个别教师的教学态度需改观,不能因学生的转学或一些其它因素消极了工作,磨洋工。多看看周围人的工作态度,不要看别人的表面,要看到深处,细微处,被动的工作只会让自己的人生很灰暗。

6、自觉审视学期内的期末质量检测,对比联盟校,感觉成绩差距明显。同样为农村学校,盟校高年级主科成绩明显高于我校,可见取得优异成绩得从低年级抓起,低层建筑建不牢,到高层,无论教师有多优秀,都无计可施,无咒可念。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扎实、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工作中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升问题;怎样促使“问题班级无问题”的转化;怎样使后进生转化落到实处;如何真正得到家长的支持。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教研活动更富主题化,创造性更多一些,创新求实,继续构建教师发展平台、学生展示舞台,加强校际的交流和合作,稳步提高教师、学生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新的学期中,齐心协力共同开创出庙后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