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唐家泊中心卫生院健康科普(关于感冒您应该明白的这些事)

日期:2023-12-20     

字号:

目前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下降至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第四位,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据前三位。我们可能对“流感”比较熟悉,对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对陌生,其实它们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我们一起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一、病原体特点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又可以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乙型的“恶名”最大,它们所引发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甲流”、“乙流”。

流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呼吸道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至4天,平均为2天,临床表现一般是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战,年龄较大的儿童会感到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好好吃奶甚至少动等。

鼻病毒

鼻病毒(Rhinovirus,RV)通常是指能够感染人类的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分类上属于小RNA病毒,迄今已经分离出超过100种的血清型,共分为A、B、C三组。是导致人们“感冒”的最常见病毒之一,据统计超过5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简称合胞病毒,也属副粘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潜伏期大约2-8天,病毒脱落期(可以简单理解为,首次检出阳性到最后检出阳性的时间间隔)一般为3至7天,但婴幼儿却长达2至3周,所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比较容易在婴幼儿流行,大多数孩子在2岁以前就已经感染过。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在低龄儿童中更为常见。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传染性强,潜伏周期长(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都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警惕。

三、怎么区分?

01共同点:都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02不同点:

(1)流感病毒: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突然高热,流感临床表现一般是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战,年龄较大的儿童会感到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好好吃奶甚至少动等。

(2)鼻病毒:主要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很少累及下呼吸道,所以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较轻,伴或不伴发热。

(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早期以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为主。大多数健康的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4)肺炎支原体: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时表现为剧烈的阵发性的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头疼、流涕、咽痛、耳痛。

四、如何预防?

01共同点: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量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通风期间做好保暖;老年人、儿童、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居家休息,避免将病原传染给其他人员。

02不同点: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建议老年人、婴幼儿、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及时接种。目前国内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另外,不建议同时打多种疫苗。打了一种疫苗以后,至少间隔两三周再打下一种疫苗,因为需要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等。

五、注意事项

感冒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系统疾病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有这类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