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学年,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第十二小学全体教师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课堂教学改革,扎实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规范办学要求,始终秉承“点亮每一颗未来之星”的办学思想,学校安全稳定,师生团结向上,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层面的好评,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1.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实施点位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督导到位,安排专人重点做好师生防疫工作的常态化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醒、引导,提高师生和家长的思想重视程度。每天做好各类信息尤其是重点人群的摸排工作,把好学校出入关,对相关症状的应急处置流程进行常态化演练,确保师生能够做出准确处置。加大对食堂工作人员的信息摸排、做好食材采购、加工、消毒等环节进行的强化检查,学校领导定期带队检查。及时做好校园内外重要部位及周边的消杀工作等,确保师生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和学习。
2.安全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安全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全体教职工时刻树立一岗双责意识,将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做好服务工作。学校重点加强校舍、消防、水电、安保、教学设施、实验用品等方面的隐患排查,进行防溺水、防踩踏、防校园欺凌等安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师生的自护意识和隐患排查能力。年内师生定期应急疏散演练达12次,师生均明确逃生路线和逃生自救技巧。
3.家校联动,共护师生平安。继续发挥家委会家长护学岗的职责效应,协助学校做好交通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宣传教育,本年度参与护学岗位服务的家长达到了500余人次,学校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二、严要求细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抓实常规管理工作,规范学生习惯养成。本年度,我们依然重视落实学生常规管理,严格规范上下学路队、上下楼梯、走廊行走、课间操、就餐文明、文明礼仪素养等,多种举措,探索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一是用好“红领巾监督岗”,培养优秀检查员,发挥学生的管理作用;二是多方位评价,将学生常规习惯养成、班级流动红旗、优秀路队等的评比作为班主任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三是抓实班主任培训工作,这一年,我校的班主任培训达到10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培训又监督,既扶持又考核,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骨干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扎实,有效带动了学生素养的提升。
2.学科教研组精准教研,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各教研组通过组织校级学科大比武、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同时,各教研组优化作业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分层、特色作业,进一步推进深度课堂的有效探索。第十二小学依托集团总校及成员校的教研力量,提高教、学、研时效,通过集团内部学科大教研,借助学科集体备课、学科联合磨课、互送公开课、同课异构、师徒结队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黄渤海新区电化教学技能优质课比赛中,赵璇、宋健、侯雅楠获得优质课;在烟台市电化教学技能优质课比赛中,赵璇老师获得一等奖;吕慧敏老师获得黄渤海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在烟台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评比中,吕慧敏老师获得二等奖;在黄渤海新区实验教学优质课比赛中,王倩老师获得优质课;在黄渤海新区一师一优课比赛中、徐玉海、王慧获得优质课;在烟台市学科教育与创客融合课程设计比赛中,侯雅楠获得一等奖;在黄渤海新区中小学师生规范书写大赛中,陈雪峰获得一等奖。
三、高效校本培训,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1.筑牢教育底线,提高职业认识。组织教师召开警示大会,以典型教学事故为例,说明事件,引起警示,进一步筑牢教育底线,凝聚思想共识;继续开展“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第二届活动,发出倡议,就“什么是最美教师?为什么争做最美教师?怎样成为最美教师”三个问题,开展人人参与的师德大讨论;大力宣传“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和师德风范,以“做温暖的师德践行者和传播者”为目标,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创造性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养成式等多元化师德研修模式,培养一支高水平、专业化、有感染力、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
2.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学校通过组织视频剪辑软件、摄影技巧等相关培训,举办摄影大赛、视频剪辑大赛、信息技术大比武等各种比赛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堂授课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育技术中心学期初的要求,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教学资源的上传工作,资源数量达到了人均15条,完成了相应的考核要求;在全体班主任、美术组、综合实践组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赛事系统的应用数据共计529人次,达到总学生数量的50%,在烟台市2023年中小学网络优秀课件比赛中,侯雅楠老师获得优异成绩。在烟台市机器人比赛中,共有9位同学参赛,在经验不足、设备不齐、年龄偏小的情况下,在7位指导老师的努力下,有3位同学取得市级二等奖,6位同学取得市级三等奖。
3.注重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区“深度课堂”改革一般课题《小学语文低年级“学、评、教”一体化课堂实践研究》与《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低年级交流式评价教学案例研究》已结题;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以此为契机,老师们以单元为整体,结合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构,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从“碎片式”向“系统化”转变,课堂中的“思维含量”较以往有所提升。
四、多彩校本课程,助力“双减”落实
1.课内阅读提素养。我校秉承“海量阅读、大量识字”的理念,本学年继续实行课内增量阅读。一年级随堂学习《学拼音儿歌77首》《三字童谣》《成语儿歌100首》《俗语儿歌100首》,二年级随堂学习《谚语儿歌》《歇后语儿歌》《多音字儿歌200首》(上下册),三年级随堂学习《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下册),以多样化的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识字、阅读、传统文化等融入语文学科教学,在保证课堂教育质量的情况下,切实减轻学生与家长负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吟诵经典养性情。我校举办“诗词讲解大赛”,赏诗词之美;“飞花令”比赛,品诗词之趣;“古诗新唱”活动,吟诗词之韵;“诗词摘星”活动,徜诗词之海。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品读热情,也发挥了古诗词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3.劳动实践促成长。学校统筹推进“家务劳动契约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与家长商议自主制订每周家务劳动清单,签订劳动契约,履行契约要求,将劳动习惯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开辟校外劳动基地“嘉禾园”,引领学生伴随二十四节气,常态化开展生产劳动。创新劳动评价方式,运用企业微信数智协同应用平台设计阶梯式校外劳动任务,家长(或学生本人)以动态的形式记录学生在家庭、社区等场所的劳动过程,以照片、录音、视频、感悟心得、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家长端上传到平台,学校将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授课教师评价相结合,借助多元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发“小小讲解员”职业体验课程,与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携手合作、共同落实社会实践育人。通过“红色研学,立志向”“岗前培训,练本领”“结业考核,比能力”“上岗实践,出真知”四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的真实体验中,感受家乡城市的发展脉络和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建设祖国的高远志向。
五、关注心理健康,为“双减”保驾护航
1.关注精神卫生,为学生心理“减负”。学校开展“5.25心理健康月”的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心理小报、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意识。针对在学习上慢慢失去信心的孩子,心理老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建立自信。另外,学校先后组织老师们参加了优秀心理专家的专题讲座,帮助老师们缓解各种压力、卸下心理负担,积极投入工作。
2.心理健康培训,为教师情绪“减压”。创新性举办系列心理培训活动,丰富培训内容,为全体教师进行“心理补给”。《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及情商修炼》专题讲座,从“教师心里状况简析”、“教师压力缓解之对策”、“家校及师生沟通艺术”和“教师的情商修炼之道”四大方面,为老师们提供了多种缓解压力的对策。3.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育儿“赋能”。针对部分为孩子学习、心理等状况焦虑的家长,学校邀请张丽老师做《家校合力》主题讲座,引导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与老师和学校各在其位,相互托举,达到家校共育的目标;为家长推送线上家庭教育讲座,如《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不再拖延有妙招》等,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难题。
六、做好总务后勤管理,抓实各项保障工作
1.做好后勤保障,后勤工作是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实际采购,能做到货比三家,规范查验机制,确保后勤保障工作愈加规范。
2.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采购入库,资产登记,做好资产登记和领取记录,倡导节俭,同时做好监督,在师生中倡导节能。财务工作认真不出错,各种账目清晰明确,有必要的公示。
3.完成学校基础建设的维护和管理,校舍维护,暖气、墙体、水管、下水、工程改造等做的到位及时。
第十二小学
202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