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市局、教研室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以提高全校教学成绩为落脚点,团结带领全体老师,通过系列化活动,认真扎实地抓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注重细节,突出特色,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提升教研指导和服务水平,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落实好课程实施方案,开好地方、学校和综合实践课程,突出对学校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全市课程开发类评选和比赛中获奖。
2.抓好教学研究,落实好教研活动和听评课制度,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确保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学科综合上线率进入全市前15名。
3.做好会考学科的管理,及时召开会考和中考学情分析会,落实好抓偏的相关制度,确保会考各科均进入全市前15名。
4.提前规划,精心准备,做好今年教学视导评估工作,并在去年的基础上,成绩有进一步的提高。
5.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确保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效果。
6.做好各级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课程方案,推进文化建设
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根据山东省规范办学的有关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实施和开发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积极落实校内外实践活动。评选2023年暑假学生劳动教育优秀成果。加强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指导,积极向教研室课程中心推介优秀成果和经验。
2.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认真做好图书登记和学生阅读工作,组织开展“2023-2024学年师生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立足于校情,发挥好班级图书角的作用,积极探索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3.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
将学生体育锻炼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将体育锻炼安排列入课程表和时间表。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二)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
4.加强课程教材研究。
除及时安排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全员培训外,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帮助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悉心实践转化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通过组织落实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学科组教师的平衡发展。
5.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一是抓好学科教研。深化各学科常规教研及项目研究活动。加强校本教研的检查和指导,提升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二是做好各级课题研究,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创新机制、活化载体,推进学生德育、作业改革、心理辅导、差异教育等专题研究,及时向教科所推广转化可靠的新成果。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深化魅力课堂教学改革。分阶段举办各学科课堂评价活动,巩固已有成果。认真实施“五步学习法”和语文“单元主题学习”,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组织各学科公开教学活动,通过示范引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尊重教师的个性化经验和智慧,大力培植特色课堂和风格教师,继续发掘校内课堂建设的新典型、新经验。
(三)加强考试研究,优化管理机制
7.加强中考和会考研究。
及时开好会考及初四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动员会,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备战中考和会考。同时,认真总结历年中考和会考的经验,及时掌握中(会)考动态。重视命题研究,积极导向初四和会考教学。采取集中教研、蹲点听课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班和会考教学指导。
8.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
加强教学、科研管理,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提升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的课程教学执行力、创新力。深入级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析与指导。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和学业水平抽测,重视学段衔接管理,重视学情诊断分析,重视学生习性养成指导及评价。
(四)重视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
9.做好教师培养工作。
本学期计划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培训,提升其课程与教学引领力。以课堂为阵地,积极转化教师远程研修成果。开展好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课堂比武活动。组织教师读书活动,开展读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故事评选。加强教研组建设,抓好新教师帮带和学科教学骨干培养工作。评选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10.重视教导处人员的自身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研修,发扬以身作则和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倡树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涵养严谨求是的学术风气,不断提升研究素养、指导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提升做出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