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基本情况:
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现有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18人,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各一处。
1.课程开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年级每周一课时。学校以课堂(课
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2.基地建立情况
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建于 2015 年,分为二个区域:(1)校内种植基地:按照时令节气组织学生学习农村常见农作的种植、管理、收获、深加工等劳动项目,体现明显的层次感,又可以有效的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传承农耕文化,学习传统技艺。(2)高陵生态园:在常态种植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高科技种植方式、管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3.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 3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0.5 万元。
4.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材为:一、二年级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三、四、五年级使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
5.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的育人目标,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经验,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三)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总体目标
(一)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明确劳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劳动是无上光荣的。
(二)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明白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而是手、脑、心、神并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开发智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和技能。
四、实施步骤和策略
(一)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班队会活动课、劳动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如: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三)家校配合,创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开展校内劳动。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队角装饰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2.组织校外劳动。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3.鼓励家务劳动。
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劳动课为抓手,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每学期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劳动档案)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每周五下午为固定的大扫除时间,每到这一天,老师们都能精心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活动安排
三月份:
1.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周劳动清单”进行“清洁与卫生”(一至二年级)、“收纳与整理”(三至四年级)、“烹饪与营养”(五年级)等方面的家务劳动锻炼,学生通过拍照记录劳动瞬间,认真填写劳动档案,并做好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三级评价。
2.走进高陵生态园,组织学生进行马铃薯种植实践活动,体验生态种植技术,感受农耕文化。
四、五月份:
1.进行班级卫生清扫(拖地、整理)、个人物品整理收纳、抹布等小物件的清洗劳技训练,并开展专项比赛活动,评选劳技小明星,并进行集体表彰。
2.开展劳动周活动,组织进行劳动技能大赛;进行校内种植基地的作物种植劳动,学习时令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出力流汗,学习劳动技术,培养劳动品质。
3.利用休息日回家跟家长学习时令蔬菜及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体验劳动艰辛,提升劳动素养。
4.结合课程标准设计好“五一”假期学生劳动清单,学生并写好劳动总结。
六月份:
到高陵生态园参与农作物的管理活动,将前期种植的马铃薯与校内种植的马铃薯进行比较,分析原因。
七月份:
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设计暑假劳动清单,安排好暑假学生居家劳动教育项目。
九月份:
进行假期劳动清单及实践性作品展示活动。
十月及十一月份:
结合时令节气,组织学生进行田间种植活动;举行高陵小学第四届校园收获节。
十二月份:
组织学生到学校餐厅进行洗菜、择菜、分餐等体验活动。
结合课程标准设计寒假劳动清单,组织学生进行假期居家劳动。
6.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劳动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践行学校校本教材《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同时也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养成教育的深化。
二、参赛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竞赛,低年级和高年级原则上要求全员参与,有病不能参加者班主任要说明情况。中年级各班10名学生(班级推荐5名,学校抽点5名)
三、活动时间及内容
低年级:穿衣服、叠衣服
中年级:洗小衣物
高年级:水果拼盘 我的拿手菜
备注:雨天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四、活动地点
教学楼前
五、比赛方法及评价标准:
低年级:穿衣服、叠衣服
比赛方法:口令响后,各班学生比赛开始:将衣服(校服)穿整齐(拉链拉好,领口平整)。
评价标准:一年级在规定的三分钟,二年级在规定的两分钟内活动,时间到活动停,评委团开始逐班检查酌情打分,取最后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
中年级:清洗小衣物
口令响后,各班10名学生开始清洗准备好的衣物。
评价标准:在规定的5分钟内清洗完毕,时间到活动停,评委团开始逐班检查打分,按清小衣物的干净彻底程度酌情给分,取最后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
高年级:水果拼盘
比赛方法:口令响后,各班学生开始进行制作,要求有创意、形象、美观。
评价标准:在规定的十分钟内完成,时间到活动停,评委团开始逐班检查打分,按创意、搭配、美观等方面酌情给分,取最后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
六、奖项设定
各年级按所获名次分别在当月班级量化考核中按5、4、3、2、1的分值予以加分,团体前三名另颁发奖状
七、活动组织:
组织领导:张铮
组织者:王英霞 于洋 曲晓东
协助者:各班主任
主持人:曲辰轩 曲子暄
计时:姜学江
备注:请各班布置学生回家自行练习。未尽事宜,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