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2023—2024年学生劳动教育方案

日期:2023-11-28     

字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烟台市教育局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道德与生活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国庆节”“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宋玉杰

副组长:潘晓华  刘颖

成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

五、活动内容

(一)日常劳动教育活动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1)提升思想认识

组织人:教导处、班主任、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教导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校刊、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教室清洁与规范化评比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认真完成早中晚各时段桌凳整理、擦黑板工作、美术材料袋、足球摆放的管理、学会整理雨具、开关门窗,由教导处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3)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集体卫生活动,完成指定区域的清洁卫生;如:校园拔草、实践基地劳动等。班主任提前对值日打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学生的督促与评价。维护校园整洁秩序,整理公共区域的图书。

(4)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教导处、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也可以制作假期劳动清单。

(5)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教导处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实施要求:利用节日或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积极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活动或,校外职业体验,如:消防员、收银员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2.创造性劳动

(1)学科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实施要求: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把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劳动教育有序深入地开展。在原有果树和蔬菜种植、传统草编、健康食育课程基础上,结合校园基地建设现状,策划、开发了以小麦种植为核心的新课程,等为内容的学科实验课程。

(2)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务处、校本课程指导教师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选修课及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参加草编制作、书法与篆刻、智能编程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完成物化成果的创作。

(3)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导处

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导处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

(二)专项劳动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学校于每学年上学期对一年级五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专项劳动教育清单活动,以紧贴生活和动手实践为基本着眼点,通过加强家校协作,精心规划切合实际的活动项目,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为其更加全面地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分别进行每日、每周、每月、每年不用的劳动主题内容如:

1.“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内容:①陪同父母逛菜市场,认识十种蔬菜和十种杂粮,记录价格;了解常见肉类食品价格;②学习并独立完成一道菜

要求:将蔬菜价格制成表格记录该道菜的食材要求,并请父母用手机录下菜肴制作过程,品尝后给出评价。  

2.“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内容:协助父母打扫清洁,独立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个人物品;学习房间收纳技巧。

要求:请父母用手机记录整理床铺和收纳的过程。

注意:以上活动的视频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通过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交流,再于班会课组

织优秀学生及家长代表进行交流。

3.“奉献小我,心系大家”——社区志愿服务劳动

内容:①适当参加社区简单卫生清理;②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身临其境,增广见闻”——主题参观

内容:①在父母带领下,参观莱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莱州市科技馆、海洋馆。②为周边场馆进行一次解说服务。

要求:临行前进行参观规划,明确拟拟定研学出游计划,进行有计划的研学活动。

5.“体验职业,感受生活”

内容:积极参加校外职业体验,如:消防员、收银员等。

要求:了解职业的内容,参观过程中做好记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