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管理科学规范,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1.加强党建建设,提升党员队伍影响力
全力组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师的宗旨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员发展中应坚持标准,积极培养,严格程序,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质和量的统一。严格组织生活,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文化内张力
构建“正义、正当、正确”理念下温润有度的润正管理文化。继续完成“两个修改”:一是修订学校章程,逐步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二是修改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通过执行制度把制度文化逐步转变为教师的习惯。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团队执行力
持续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开展“约聊吧”活动。发现新典型,倡树正能量,催生高师德。做好教师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和虐待、伤害学生等群众关注问题的治理工作,有效提升社会满意度。严格落实教育部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持续做好对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和关键时间节点的治理工作。
持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即领导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三支管理团队,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校长周二有约、领导干部日巡查、教研组周教研、班主任月分享制,工作想在前面,干在当下,成在实处,严谨求“实”,努力打造团结、和谐、务实、有担当、善作为的管理团队。
4.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育人功效
打造“海润”环境文化,通过故事言说、平面展示、课堂讲述方式,展示乡贤不忘桑梓惠泽故土的故事,发扬金城兴学助学的人文情怀,薪火相传,“以德润行,以文化人”,传承“德润”精神,让校园文化有迹可寻。
教学楼投入使用已经十年了,今年暑假进行楼外墙面粉刷,开学前完工。楼内水路已出现个别问题,下学期将重点对楼内管路进行排查维修,为改善师生饮用水条件,计划开学初在教学楼安装净水设备一套,从而提高师生饮用水质量;种植园是让人头疼的一块大活,下学期计划购置防晒网重新进行铺设,杜绝杂草丛生的现象发生,园内树木进行修剪整理。
5.加强安全建设,护航师生人身安全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加大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开展专题活动,提升安全素养;细化防范措施,规避事故风险;探索平台操作,实现数据共享;梳理安全知识,形成教育序列;关注阶段工作,突破思维困局。继续秉承“预防为先”思想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做到常抓不懈,警钟常鸣,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
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一些重要且需要严格落实的安全制度,尽最大努力实现以制度规范人,规范事。坚持一岗双责制度、值班制度、门卫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疏散注意事项、风险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等。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值日,谁担责”的原则。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建设烟台市“平安校园”为总抓手,对照烟台市新制定的《学校安全工作三个清单》,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切实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让师生与安全快乐同行。
加强乘车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要求班主任必须对本班学生经常性地加强乘车安全教育。学校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重视孩子的乘车安全,提高了安全系数。
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高质量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根据近视防控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定期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提升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效性。
6.加强家校建设,携手共育润雅学生
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加强家校共育,在上学期三级家委会建设的基础上,每学期至少召开家长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宣讲,共筑育人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利用“致家长一封信”、QQ群、学校网站、校讯通平台等形式,将学校的工作思路、工作动态、工作成果、惠民政策向家长宣传,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方式向家长渗透,并广纳建言,把家长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吸收好、反馈好、解释好和处理好,不断改进工作,共建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教育教学稳步推进,品牌育人,润泽心灵
1.打造德“润”乡心品牌
继续加强“德润乡心”德育课程建设,围绕“润身、润智、润体、润美、润慧、润行”进一步提炼、完善其内涵,培养具有“四性八会”核心素养的润雅少年。重点抓好三个课程:
一是劳动润美课程。认真落实“一校一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学科劳动教学计划,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劳动必修课程内容,因时因地灵活设计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满足教学需要,扎实推进劳动教育。细化劳动教育内容。根据《莱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项目提纲》,自主选择确定各年级任务群学习数量,小学1-2年级侧重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内容中选择,可结合实际情况自愿开展,小学3年级及以上年级教育项目要涵盖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内容。落实劳动教育课时。要认真落实《关于严格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时的通知》要求,每周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各一课时。同时结合“家务劳动契约制”“校园劳动竞标制”“社会劳动申领制”等活动的开展,定期督促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劳动,保证小学一二年级每周校外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三年级及以上年级每周校外劳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二是读书润智课程。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结合我校现状,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除统一规定的读书要求外,打算本学期继续重点抓青年教师的读书。利用向阳俱乐部校级读书团队“沁馨悦知社”抓好以点带面的教师读书工程。利用读书节开展师生阅读、亲子阅读、高质量陪伴孩子读书等活动。让读书为老师专业发展赋能,提高科研能力。
三是贤行润身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润泽学生心灵。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制定月份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与争章活动及各项文明礼仪标兵评选相结合,持之以恒抓好学生常规教育。深入推进“月月有主题,人人都参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教育,深入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扎实抓好常态化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红领监督岗、班级监督岗的监督引领作用,同时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2.加强“和润”课堂建设
一是夯实学科教研实效。根据本学期的教师队伍实况,合理安排学科教研组教研时间和形式,使团队教研真正协同日常教学活动。
二是推进和润课堂效率。借助评价,深化和润课堂研究;依托五课,践行常规一体化;一类是以“走课”为主的推门课;二类是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接力课;三类是薄弱教师或学科的跟进课;四类是教学视导的研究课;五类是教学大比武的展示课。开展好常态化的“五课”活动,让常规一体化落实落地。三是抓好评课,促进教研实效。开展“三看两查一反思”评课活动。
3.制定“习性养成”三年行动计划。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心牵头分别制定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性三年计划,依托计划扎实开展培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