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郭家店镇中心小学2022—2023年度“品动静,写变化, 四时景物皆成趣,研学一体共远行”

日期:2022-09-07     

字号:

       单元说明: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 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下面,我们针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进行研讨,确立教学目标,思考教学策略,设计一体化作业,并讨论困惑。 

一、前后勾连,确立单元目标

(一)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措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山居秋暝》 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一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事物;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习作要求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几个单元的教材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在观察事物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按顺序表达——体会动静描写方法——体会动静描写效果”,在表达事物方面,则引导学生“按顺序写景物——写出景物变化——搜集资料介绍”。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次习作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习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出景物变化的要求。要求有提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中孙静老师在“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一章中强调:教材围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个点,是由五年级上册的初步体会即辨识和判断,到五年级下册的体会效果即理解和鉴赏,再到六年级的尝试运用即运用和表达,这是具有一定逻辑性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也是由找——揣摩、品——运用这样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李君萍)我赞同于老师对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分析。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能根据不同的描写说出不同的体会和感觉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 

(王慧)对,能根据不同的描写说出不同的体会和感觉即可,如群鸟的热闹活跃和榕树的宁静美丽,如月亮爬高的活泼和月亮照大地的宁静。 

(郭红艳)对,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本单元的古诗三首语言简洁,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明月松间照”“乌啼、钟声”这些动静态描写,想象描述画面。 

(二)注重字词教学(翟艳艳)

1. 本单元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榆、畔”等  个生字,会写“喧、歇”等  个字;会写“红晕、萤火虫”等  个词语,易错字“凛冽、聒”等生字结合偏旁和部件,渗透汉字文化;积累“不可计数、迎接不暇、比翼而飞”等  个四字词语,了解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读准多音字“更、悄、累”。

在字词教学上,我们可以适当引入经典,根据古诗词语拓展积累与三首诗有关联的四字词语,如“山雨初雯,雨后秋晚,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翻山越岭,风雪交加,辗转反侧”。这些四字词语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又能为描述动态静态画面提供词语素材,一举两得。

(三)重视阅读体验(李娜交流)

围绕“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措写和动态描写”这个语文要素,结合阅读链接和课后题,我们要重视本单元阅读教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和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诗句和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相关词句,想象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静态描写的不同感觉,能用不同的语气朗读相关段落。品味朗读并积累背诵相关句子。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感受自然之趣。    

(于燕妮补充)老师们,我注意到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写月亮的词句,如静态的“明月松间照、明亮的月夜、月光玉玉的银银的”,动态的“月落、月亮爬高”。同一个月亮,一动一静,写法不同,感觉不同,一个恬静柔美,一个顽皮可爱。我们可以结合这一点,在教学相应语段时,渗透有关月亮动态静态描写的诗句和名家片段。如动态的“明月别枝惊鹊、我歌月徘徊、月出惊山鸟、月上柳梢头、月涌大江流”静态的“窗前明月光、明月来相照、露似珍珠月似弓、湖光秋月两相和、燕山月似钩”。引导学生在朗读积累过程中体会同一景致不同的变化,为习作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做一种铺垫。 

(四)关注表达运用(李君萍交流)

在课文教学中,结合动静态描写的句子,进行仿写,观察自然中的景致,进行描写,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习作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园地学习时,回顾本单元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把事物的颜色、形态、声音、活动等内容写得具体、写准确,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推荐阅读书目(王慧)

本单元推荐书目是《人间草木》,作者汪曾祺是个喜欢草木虫鱼的人。草木虫鱼在其笔下,或考据缘由,或状写情致,无不摇曳生姿,意态旁出。我们可以结合“体会动态静态描写”这个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关注动静态描写的段落,指导阅读方法,读中实践,读中感悟,读思说练,有效阅读,加深对动静态的体会。 

二、多策并举,突破阅读重点

(李娜)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为了突破阅读重点,落实语文要素,我们要采取哪些策略呢?

1.对比朗读(王慧)

我来交流一下,为了落实“体会动静态”这个语文要素,我觉得要采用比对朗读策略。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通过比较和朗读,尤其是可以用不同的朗读节奏,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如,学习了“鸟的天堂”的特点后,可引导学生对两次所见的情景进行比较,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体会榕树枝叶繁茂的静态场景以及群鸟飞鸣的动态场景。朗读第一部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体会到榕树形态上的“静”,还能体会出作者看不到鸟的“静”,总体节奏要平缓,不能读得太过响亮和喧闹。第二部分,从静到动,朗读时要由慢到快。读鸟的大小颜色不同时,语调应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通过轻快的节奏突出鸟的自由和欢乐,体会景物的动态美。

2.想象体验(翟艳艳)

我来交流一下,为了落实“体会动静态”这个语文要素,我觉得要采用想象体验策略。特别是古诗词,语言简洁,想象空间大。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落实课后第二题。《山居秋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身处其中,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明月松间照”的静态场景和“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动态场景。

《枫桥夜泊》中,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月亮沉落;乌鸦啼叫,霜气降临;枫树火红,渔火点点,钟声悠扬的画面。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长相思》中,对于“山一程,水一程"的跋涉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将士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情景。对于“夜深千帐灯”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借助书中的插图,想象将士们夜晚宿营时的壮观场面。对于“风一更,雪一更”的情境,可以通过播放风雪交加的音频或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风、怎样的雪,从而感受天气的恶劣和“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味。“故园无此声”一句,让学生想象和交流:在词人的梦境中,故园有什么?从而体会词人身处羁旅荒凉之地时的思乡之情。    

(教师7)提问:想象体验法对古诗教学尤其重要。在这里我有个疑问,感觉一节课上处理三首古诗,达成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到底该用几课时来完成,视自己的教学情况而定吗?

(于燕妮补充)刚才提到想象体验法,我补充一个。《四季之美》中写夏季时,月夜、暗夜、雨夜三种夜晚不同的景致想象空间也很充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等,体验“明亮的月夜”“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的雨夜”。跟前面积累月亮动态静态的诗句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过程中感受同一景致不同的变化,为习作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也做一种铺垫。

3.批注阅读(郭红艳)

我来交流一下,为了落实“体会动静态”这个语文要素,我觉得要还要重视常用的批注阅读策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进行交流,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如平直的横线“    ”划出静态描写,弯曲波折的“       ”划出动态描写,圆圈或三角符号画出颜色、形态、声音、动作等重点词语。如《鸟的天堂》通过批注交流重点词,让学生体会到鸟儿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能想象出鸟儿自在飞翔、欢快鸣叫的动人情景。引导学生抓住“起初”“后来"“接着”等词语,感受“鸟的天堂”从“静”到“动”、鸟儿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通过“到处....到处.....感受鸟的热闹;“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感受鸟的多和自由。

4. 背诵积累(李娜)

老师们,为了落实“体会动静态”这个语文要素,我觉得要采用背诵积累策略。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动静态描写细致,富于变化,我们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背诵。在引导学生背诵时,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的方式,可以借助图片背诵,可以采用关键词提示法,也可以采用填空法。如教师准备三张图片“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引导学生背诵春日早晨之美。逻辑关系明晰的段落,也可以采用关键词提示法,教师出示“固然、也有、即使、也有”等词语,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根据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背诵。大多数背诵段落,我们可以采取常用的填空法,让学生填上重点词语,辅助学生进行背诵。

(李君萍补充)老师们,我来补充一下,我们还可以引领孩子设计思维导图帮助背诵,如《四季之美》。我设计成四叶草样式。提取表示时间和景物的词语进行填充。帮助孩子梳理内容,背诵文字。出示思维导图介绍。

5.练笔仿写。(教师7)

老师们,为了落实“体会动静态”这个语文要素,我觉得要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练笔仿写。在课文教学中,结合动静态描写的句子,进行简单仿写,如模仿月亮爬高,说说或写写太阳躲猫猫、云彩变魔术等。如写群鸟欢腾的段落,补充鸟的不同种类、不同形态、不同活动。仿写蝴蝶飞舞、鱼儿抢食等画面。结合园地“词句段运用”,把事物的颜色、形态、声音、活动等内容写得具体、写准确,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画图示意(王慧)

老师们,为了落实“体会动静态”这个语文要素,我觉得还可以采用背画图示意策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为诗词配画,可以画出月亮盈亏变化的示意图等,在画的过程中梳理景物,感受颜色、形态、动作等,体会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8.动作演示(郭红艳)

老师们,为了落实“体会动静态”这个语文要素,我觉得还可以采用动作演示的策略。一些动态描写的语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演示动作,帮助体验,为表达做铺垫。如模拟孤独的乌鸦、兴奋的小鸟、飞行的萤火虫等,演示动作并描述出来。如“乌鸦孤独地站在树上,望着月亮一点一点落下去,一阵冷风吹来,它缩了缩脖子,紧了紧翅膀,张开嘴巴“哇哇”叫了几声。” 

三、提质增效,设计一体化作业

(李娜)老师们,为提高课堂效率,一体化作业的设计是否有效不容忽视。我们要精心设计设计。课前作业以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搜集资料为主;课中作业以体会动态静态、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背诵、仿写练笔为主;课后作业以拓展阅读、拓展积累、巩固练习为主。通过集体研究,我们将一体化作业设计如下:

《古诗词三首》(翟艳艳)

课前作业:1.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2.结合注释,尝试理解全诗。

课中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古诗词的味道和感觉,读懂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拓展积累词语:山雨初雯,雨后秋晚,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翻山越岭,风雪交加,辗转反侧。3.划出诗句描绘的动态和静态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如果能用上拓展的词语就更好了。4.默写《枫桥夜泊》。

课后作业:1.积累含有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的写景诗句。2.背诵三首古诗 。

《四季之美》(秦阳阳)

课前作业:1.将课文多读几遍,结合插图,感受美,认识生字。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清少纳言。

课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2.背诵课文。3.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或第三段用几句话写写印象深的某个精致。要求写出颜色的变化或不同动作填空:   最美是(     )。                                                     

课后作业:1.积累叠词短语。2.有能力的同学制作课文内容导图帮助背诵。

3.积累描写四季之景的诗句或经典片段。

《鸟的天堂》(李君萍)

课前作业:1.读通课文,圈画生字。2搜集作者和榕树资料,了解作者巴金和榕树的特点。

课中作业:1.填空:填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写出不同的特点写出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意思。2.积累课文描写榕树的鸟的四个段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3.用”陆续、继续”填空。。

课后作业:拓展阅读巴金的《筑渝道上》,感受作者对土地、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王慧)

课前作业: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搜集月亮盈亏的资料和描写月亮的四字词语或古诗。

课中作业:1.填空:写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形态发生的变化,以及描写月亮的动词。2.批注阅读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课后作业: 积累与月亮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经典段落。

(于燕妮交流)习作一体化操作设计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我们要根据单元学习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练习分解到每一篇课文教学中。

习作前:单元预习时或单元教学前,可以在学生了解单元语文要素后,提前布置观察任务,出示习作提纲表格。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角度(动态、静态)。课文教学过程中,随课文学习积累并运用具体的写变化方法,如静态时月亮形态的变化(白道、半圆、满盈、满圆、亏了、没了踪迹),天空颜色的不同(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动态时群鸟活动的情景(叫、飞起来、扑翅膀、飞了出来、飞进、叫着),月亮活动的变化(溜、出现、爬),以及声音的不同(乌啼、钟声、风声、虫鸣、鸟叫)。随课文学习,积累描写的具体方法,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

习作时:课文学完后,习作时,依据观察记录和表达方法的积累,按照“有顺序、写变化”的要求进行表达,完成习作。

习作后:根据课文学习所得,习作评介的标准和教师提供的资源,在事物颜色、形态、声音、活动等方面进行修改补充,体现变化。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把同一事物写出变化,或者动态静态不同,或者景致不同。

(李娜)单元检测调整

我们使用的第七单元配套检测卷,题目涵盖识字、写字、四字词语填空运用、把句子写具体、判断动态静态、段落背诵、课内片段内容理解、片段仿写、课外阅读和即景习作等。测卷基本能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重点课后题和园地学习重点。多音字“更、悄、累”测卷中没有体现,可以在“选正确读音”一题中增加;阅读题有动静态描写缺没有涉及语文要素动静态描写,可以增加一题,划出一处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的句子。重点古诗《枫桥夜泊》没有默写,可增加后两句的默写。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测卷上三个句子稍多,可以删除与园地内容相同的一句,剩下两个句子一个动态一个静态。

(于燕妮小结)老师们,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品动静,写变化,四时景物成趣,而乐更无穷。 此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有静态的思考,有动态的交流,有不同的变化。可谓是,四时景物皆成趣,研学一体共远行。

(李娜)老师们,本次语文第七单元教学研讨到此结束,希望老师们在本单元的语文教学中努力落实我们研讨的内容,有困惑及时提出来,在QQ群里进行网上研讨。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聆听,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留下宝贵意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