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生 与“艾”同行

日期:2022-09-07     

字号:

01. 艾灸  

《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古时与“针法”并重,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火,需要专业人士操作;现代艾灸,虽无传统艾灸之弊病,但疗法单一,有时好转反应太强烈,使有些患者难以承受,就是其单一疗法的局限性所造成。

传统灸法常分为1、直接灸 因施灸目的和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2、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患者易于接受,临床上较直接灸更为常用。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3、艾条灸:手持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4、艾灸盒灸。

02

艾灸的适应症 

1、疏通经络   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散湿寒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补阳气  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阴阳调节  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5、消肿散结  用于治疗外科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

6、调和气血 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证,如脚气冲心、肝阳上升之证。

7、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03

禁灸病症及人群   

对于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一般不宜施灸。另外,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亦不宜施灸。一般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大汗淋漓、妇女经期之际施灸(治大出血例外)。

我院中医科自“三伏天”开展督灸以来取得良好成效,因副作用少深受患者喜爱,现开展传统艾灸(艾条灸、隔物灸等),广大群众可来院咨询及治疗。

联系地址:大季家医院二楼中医科

联系电话:李佳英  13553123344(微信同号)  

东秀婕  1861596082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