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季家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日期:2022-09-29     

字号: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为提高医院保障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和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稳定,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及医院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性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灾害、地震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灾害、爆炸、大面积停水停电事件等。

(3)医疗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医疗安全、食品安全,医院感染事件等。

(4)信访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上访事件,医疗纠纷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2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服务职能,把保障职工和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突发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医院院长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医院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医院安全技术建设,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1.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

(1)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医院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医院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医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2.1应急指挥小组

组  长:王景太

副组长:赵志丽  胡  波

组   员:李春令  于  征  任丽媛  刘  伟  曲洪泉  宁  波   程  凤  姜冬青  

邹金玲  姜翠萍  顾莹颖  曲巧燕  吕文超  曹环环  孙晓岩   孙宗春  

鞠  鑫   贺德姣  李加林  

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2.2各部门职责与任务

2.2.1应急指挥小组职责:负责应急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

2.2.2院长办公室职责:

(1)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2)负责医院应急办公室组成部门职责界定;

(3)医院总值班负责处理医院非办公时间的行政、医务和临时重大事宜, 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批示和紧急通知, 签收机密文件, 对重大紧要情况应同时报告分管部门或主管院领导;

(4)认真、详细、真实的做好医院总值班记录。

(5)负责宣传、接待媒体,由医院指定人员对外通报或接受采访。

(6)负责标识的统一设计、制作。

(7)派出人员的统计及分类管理;

(8)调配院内人力资源;

(9)任何人不得拒绝参加应急救治工作。

2.2.3医务科职责:

(1)负责组织救灾、反恐、中毒、各类传染病和放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全院范围内应急事件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通报,组织对报告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

(3)负责组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各专业医疗人员;

(4)定期对医疗队成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队伍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5)负责汇总年度医院应急工作预算,拟定医院物资储备、装备与设备的管理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6)根据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上级指示选派医疗队,负责院内应急人员调配、管理;

(7)负责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为紧急事件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8)负责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应急队队员联络,并保持畅通。

2.2.4护理部职责:

(1)负责组织应急事件医疗救治中护理人员的调配;

(2)负责护理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消毒隔离技术及护理安全工作;

(3)配合医务科组织的应急队伍演练,加强医护配合。

2.2.5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负责指导监督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2.2.6总务科职责:

(1)设备部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2)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

(3)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4)总务部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

(5)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6)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

(7)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调用急救车;

(8)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9)负责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

(10)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部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

(11)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通讯等公共设施、医疗设备采取保护措施。

2.2.7药剂科职责:   

(1)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用及消毒用药品的采购储备供应;

(2)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

(3)参与药物安全性监测方案的制定;

(4)提供其他药学技术服务。

2.2.8财务科职责:

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并加以监督。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预警级别

3.2.1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3.2.2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电话、内网通、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3.3应急处置

3.3.1信息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要根据相关预案的报告程序立即报告,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3.2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有关部门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3.3.3应急响应

(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医院相关部门统一指挥或指导科室开展处置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突发事件的分管院长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一级响应: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启动并负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或医务科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启动并负责。

(2)应急响应机制流程

3.3.4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4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

3.5调查与评估

要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3.6信息发布

如需要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应当准确、客观、全面。

4.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医疗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4.1人力资源

各科室和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发挥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4.2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并加以监督。

4.3物资保障

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4医疗保障

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

4.5交通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确保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4.6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

4.7人员防护

指定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8通信保障

完善和建立有线和无线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4.9后勤设施

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电、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0科技支撑

要加大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装备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院安全科技水平。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本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5.2宣传和培训

通过版报、横幅、标语、电子屏、网络、各种会议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职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技能。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