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初级中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10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2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2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六、七、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2.基地建立情况。学校共拥有四块劳动教育基地,校内两块,校外两块。
校内两处:1处位于学校活动室前面,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另一处位于女生宿舍前,占地面积210平方米。
校外两处挂牌劳动基地:1位于里店镇后店村孙恒河蔬菜大棚,占地2.4亩;另一位于里店镇朱坞村的腾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在建使用的占地面积约200亩。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1.8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1.0万元。
4.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六年级至九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5. 学校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烟台市教育局、海阳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工作布置,结合我校实际,在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任务提出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高劳动素养,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一、指导原则
1. 育人为本
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参加家庭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掌握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2. 因校制宜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整合周边自然、经济、文化等劳动教育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清单,将劳动教育落地落实,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亲历劳动过程,以劳明理,以劳强技。
3. 融合实施
将学生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有机结合,合理安排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时间,灵活安排劳动必修与选修时长,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跨领域实施,将劳动教育清单内容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二、实施途径
(一)发挥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引领指导作用
落实“1+X”劳动教育课时制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主要用于劳动方案策划、劳动知识学习、技能方法讲解等,以此引领各年级学生顺利完成劳动教育清单,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淬炼劳动品质。
(二)在课外校外活动中恰当安排基本的劳动清单内容
将劳动教育清单与学生的个人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三)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
在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
三、推进措施
(一)科学设计劳动清单
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结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劳动能力,对照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目标要求,系统科学全面地设计劳动教育清单。在清单梳理和组织实施时,要高度关注学生劳动安全。
(二)开拓多样化劳动基地
统筹劳动教育资源,开拓劳动教育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立足现有条件,开发校内“本色园”“薄膜区”等劳动实践基地。
(三)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结合清单项目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将学生劳动知识学习和参加劳动实践、成果展示的情况真实客观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劳动教育清单完成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年终评先选优、入团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6. 劳动周方案。
见附件1:
7.劳动清单。
初一级部:
1.衣帽、脚垫、沙发坐垫清洗 2.房间打理、拖地擦玻璃挂等 3.刷鞋子、鞋垫、换季鞋养护
初二级部:
1.铺床单、套被套、内务整理 2.绿植养护,花草树木修剪等 3.书房整理,书籍归类收藏等
初三级部:
1.衣柜整理,衣服分类与收纳 2.庭院洒扫,及时不留死角等 3.垃圾处理,不怕脏能分类等
自主选择其一:
1.洗床单、被套、窗帘换洗等 2.宠物喂养,关心照顾生命等 3.卫浴清洗,清异味保洁净等
8.物品的整理与收纳教学设计。
见附件2:
9.成长档案。
10.学校成果展。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评且择优参加县市级成果展活动。
附件2:物品的整理与收纳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