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金东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2-09-27     

字号: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常规管理细则》规范办学行为,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四位一体德育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两支队伍的建设。加强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方式及方法

1.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习惯养成。

2.重视调研与分析,找准问题,抓短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重点带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4.强化各教研组、备课组职能。落实教研工作制度,务实、规范、有序地开展教研工作,保证教研效果。

5.深化主题教学研究。各科主题教研做到抓落实、抓实效、抓重点,注重教研过程。

6.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确立问题及课题、教学及教研、成长及成果的科研意识,创设“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氛围。

7.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年轻教师专业素养。

8.强化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注重教育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帮扶作用,借助信息化2.0的开展,带动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效率。

9.探索课堂改革模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教研室领导带领下,继续探索我校课堂改革的模式,借助课堂改革,提升我校教学教学质量。

10.开展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借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开辟劳动实践小基地,丰富学生综合实践内容,培养学生每日劳动意识。

三、完成目标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要求

1.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习惯养成。一是认真学习《 开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并在教学中自觉加以执行;二是进一步规范常态课的管理工作,做好每日巡课工作,重点督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上好常态课、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三是继续组织校内视导,将视导重点放在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中,加快薄弱学科、教师的成长,校级领导、中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组内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 ,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四是根据学校下发的《金东小学日常教学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和学生注重习惯的养成,包括课前的准备、上课举手的示范、下课的活动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促使老师和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2.重视调研与分析,找准问题,抓短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口算大王竞赛、听写大王竞赛、单词大王竞赛等活动;二是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法学科进行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开学初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会,校级领导带领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找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抓短板、促提升。

3.重点带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一是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工作,带动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期初由上一学年的备课组对本学年的备课组进行备课的梳理,帮助找到备课中的重难点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方式等等;二是开展各学科公开课、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组内观摩课、骨干以上人员的展示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与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引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方式,反思个人教学情况,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三是结合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大比武活动,组织我校教师进行校级教学大比武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代表我校参加全区的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

4.抓好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展示课、汇报课、演讲比赛、教学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形式,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多给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外出听优质课的老师返校后讲一节模拟课,把好做法、新精神带回本校,从而发挥骨干辐射的作用。抓住年轻教师成长的关键期,一年适应,三年成手,五年成骨干。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加强骨干教师的再提高,争取多出名师。学期初,学校将组织教师重新制定个人的三年自我发展规划,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清楚自我的发展意愿,三年一个大目标,每年一个阶段目标,每学期一个小目标,学校也将尽可能给有想法的教师、积极上进的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大力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5.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大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课外活动等教学常规环节定期视导。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要求教师超周备课,各教研组每月检查1次备课和作业,其它时间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人员在推门听课的同时检查备课的实效性。加大作业的监管力度,不定期抽查学生家庭作业,重点检查学生的书写、教师的批改以及作业的数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组织好骨干教师的提高课活动。加强优生和学科特长生的培养,做好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7.扎实开展听评课活动,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5节,工作第一年的年轻教师和改学科的教师不少于20节;认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各备课组长根据教研室下发的进度表把握好本组的教学进度。

8.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发挥好学科教学的德育、安全教育功能。坚持德育课程为主渠道,在学科教学、班会课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厚值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体育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注意教育学生保护好自己,保护他人。

9.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结合传统美德教育,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能力,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10.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实行过程评价与学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对学习成绩采用等级制评价。

11.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甚至终生受益。学校将加大此项工作过程管理的力度,并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集体。进一步规范学生书写,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总结训练经验,保留批改痕迹等等。

12.每两个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把近期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反馈,查漏补缺,研究后期的工作计划及进程,汇报教科研开展情况,切实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把自身经验进行推广和交流,更高效率的完成各科教研活动。

13.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计划,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教科研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及时把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带给老师,让广大教师能及时了解到新的教科研信息;教研组长认真组织组内成员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教研活动高质量的完成。

14.为全面落实教研工作,各教研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主题教研”和“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组要把主题教研和校本研修紧密结合,围绕教研主题,从老师的教学实际出发将主题教研细化,不能走形式,完任务,切切实实的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本土教研中开花结果。 

15.抓好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行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等一系列常规培训。借助信息化2.0,探索适合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新模式,借助信息化的优势,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力争在各项信息化比赛中崭露头角。

16.规范课题研究,做好“十四五”课题的研究与结题工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确定本学期研究要点,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上一学期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三是确定本学期课题的阶段性总结,确保完善课题每一阶段的总结和反思。我校承担的课题将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将课题研究分工到各课题组负责人,由各课题组负责人具体予以指导和管理。学校层面主要工作是提供服务、给予指导、加强管理。

17.积极鼓励和帮助广大教师把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成论文或案例,鼓励他们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并尽可能把好的稿件推荐给有关刊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