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目前已明确有6种病毒性肝炎,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即A,B,C,D,E,G)型,其中甲型与戊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乙、丙、丁和庚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部分乙、丙、丁和庚型肝炎可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并发肝癌。因此,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诊断主要靠抽血进行检查。
甲型病毒性肝炎
1. 患者必须与家人隔离,隔离期为30天,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2. 急性期卧床休息,出院后继续休息1~3个月,以后逐渐恢复工作。工作时以不疲劳为原则,定期复查l~2年。
3. 饮食宜清淡,热量要足够,蛋白质应达到每天每公斤体重l~1.5g,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C,如新鲜蔬菜、豆浆及其他豆制品、水果等。不强调高糖和低脂饮食,恢复期逐渐增加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物。
4. 避免饮酒、过度劳累。
5. 适当辅以中药治疗。避免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6. 做好集体卫生工作,如食具消毒、水源、饮食、粪便管理等。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乙型、丙型、丁型和庚型病毒性肝炎
1. 及早诊断,早治疗,注意休息(体力与脑力)。
2. 重型肝炎需住院以保证绝对卧床休息,中、轻型肝炎适当休息,可在门诊治疗,至肝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仍需要休息3~6个月。
3. 不吸烟,不饮酒,不过度疲劳。
4. 以清淡饮食为主,进食后舒服为宜;以植物蛋白为主,适当配优质动物蛋白;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少吃海中蟹、虾及无鳞鱼类;不宜进食过多糖分,以免导致肝性糖尿病。
5.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以中、西药物治疗,药物不宜过多,避免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6. 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恢复期逐渐增加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爬山等。
7.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有关指标等,以及肝脏B超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治疗。需终生随访。
8. 漱洗、刮面用具要专用,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9. 乙型肝炎可酌情隔离至 HBeAg阴转,丙型肝炎隔离至HCV-RNA阴转。
10. 凡HBsAg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都应在分娩后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同时联合使用高滴度抗-HBVIgG(HBIG)注射,并避免母乳喂养。
11. 血清病毒指标阳性者,不能献血,避免从事饮食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工作。
12. 乙肝三对阴性者,应进行疫苗接种。
戊型病毒性肝炎
1. 一旦发病应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后2周左右。
2. 急性期来势凶险,须绝对住院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增加活动,以不疲劳为原则。
3. 以清淡饮食为主,舒服为宜,多食富有营养、含有维生素类易消化食物,不宜过饱。
4. 不能饮酒。
5. 注意食品消毒,加强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饭前便后洗手,最好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6. 在专科门诊给予适当的中西药物护肝及对症治疗,重者需住院治疗,出院后门诊观察复查
肝功能1~2年。
7. 孕妇得病后易早产、流产,需特别重视,应及时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