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在新的学期里学校将以“润”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用习性培养为支撑,尝试以营造温润有情的“海润”校园、打造温润有爱的和润课堂、塑造温润有识的润雅教师,构建温润有心的德润课程四大策略展开实践探索行动,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抓好党建引领,润泽师生心田
1.全力组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着力解决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师的宗旨意识,不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具体采取三步走:一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高思想,增强理论自觉性,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二是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查找工作作风、师德师风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对领导班子和普通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进行整治,建立健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2.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加强党纪教育。严格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按时完成党费上缴任务,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
二、做好安保维稳,营造温润有情的海润校园
1.落实责任,完善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机构建设。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学校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安全管理工作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和“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校长的领导责任、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和教职员工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梳理和规范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岗位工作职责及常规检查记录等,有针对性地废止、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其能够适应依法治教新常态和安全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档案管理,将安全文件材料分门别类归档,推动学校完善归档制度、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实现安全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完善“三个清单”。深入排查学校各类风险隐患,细化防范措施,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责任清单和隐患整改清单,构建“风险管控-责任落实-隐患整改”为一体的全链条、全闭环学校风险防控新体系。
2.提升内涵,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按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保证“师资、教材、课时、教案、考核”五落实。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恐防暴安全教育、防毒品安全教育。定期举行教职工安全管理工作培训,落实教职工全员安全培训和重点岗位干部职工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和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研究。继续开展校园安全优秀案例评选,发掘安全教育、管理中的典型案例,推广学校安全管理先进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创新。以参评国家级安全教育精品课程和评选市级安全教育优质课为载体,深化安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以“山东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创建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和宣教活动,构建师生安全行为文化,逐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文化综合素质。
3. 常抓不懈,做好学校安全常规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加大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开展专题活动,提升安全素养;细化防范措施,规避事故风险;探索平台操作,实现数据共享;梳理安全知识,形成教育序列;关注阶段工作,突破思维困局。继续秉承“预防为先”思想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做到常抓不懈,警钟常鸣,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配齐专职安保人员、安保器械和监控设备,打造“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校园安保防控体系。加大校园防恐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加强重要时期和节假日期间值班管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定期排查用电线路,邀请专业部门对燃气、锅炉等特种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切实抓好消防工作日常管理,严防校园火灾事故发生。加强学校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现场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设施、线路等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教师值班护导、校外集体活动审批、学生考勤管理、危化品管理使用、体育设施定期检查和课前例行检查等一系列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安全。做好应急演练和处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迅速反应、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学校安全突发事件。
4.及时管理,做好绿化建设工作。管理好现有绿化植物。对校园内绿化植物及时进行灌溉,打药,巩固已有成果。继续对校园花木进行整修及补缺。
5.创新业务管理,修订常规细则。强化业务中心的“一体化”管理,业务校长整体部署调度教学工作,教导主任——级部负责人——教研组长分项抓好落实,确保分工到人,责任到人。进一步修订完善我校“常规一体化”实施细则,深化教学常规一体化管理,落实不定时抽查与定时检查制度,提升教学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三、抓队伍建设,塑造温润有识的润雅教师
1.抓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学习教育部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系列文件。集中学习每学期不少于2次。要抓好对教师的日常警示教育,做到逢会讲师德。继续在系统内开展捕捉“校园美好瞬间”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看别人长处,补自己短处。强化师德考核力度,继续开展“亮诺践诺评诺”活动,将教师遵守师德承诺内容列入教师师德考核诚信指标体系。
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文体活动、解决教职工实际困难、干部与教师谈心等多种方式疏导教师心理,缓解教师压力,引导教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构建和谐、团结、充满爱心的同事和师生关系,让教师乐于从教、幸福从教。原则上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1次。
3.廉洁从教,规范办学行为。抓住关键问题,加强日常监管和查处力度。做好教师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和虐待、伤害学生等群众关注问题的治理工作,有效提升社会满意度。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争取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查处曝光一个或几个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让所有教师产生对制度、规范的敬畏之心。
4.“平台式”锻造骨干教师。新学期通过“个人研读——集体教研——课堂内化——反馈深化”四步式教研活动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倡导即时教研、日常教研和校本教研,在“教”中“研”,以“研”促“教”,抓实常规管理、深研效率课堂。
5.“督查式”指导失衡学科教师。通过三种方式对薄弱学科教师进行督查,提高教学成绩,一是通过听推门课的方式对薄弱教师和薄弱班级进行督查;二是通过听预约课的方式进行跟进与指导;三是通过周测或单元测的方式及时查漏补缺,持续跟进,及时缩小学生及班级间的差距。
6.提升课题研究能力。继续做好十四五课题烟台级课题《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小课题定点研究,对教师给予“一对一”点式服务,并重点对“向阳俱乐部”成员加强监管与指导。建立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成长档案。
7.教师在博览群书中丰涵。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结合我校现状,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本学期利用向阳俱乐部校级读书团队“沁馨悦知社”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读书工程。
四、以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润雅学生
1.打造温润有爱的和润课堂。新学期坚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杜绝教师霸课现象,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推进和深化和润课堂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一中心两关注三体现”。细化学科教学重点,厘清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素养,重点提高学生语文学科“读写”能力、数学科学“运算和思维”能力、英语学科“听说”能力。依托四类主题教研,深化和润课堂研究,践行常规一体化。一类是以“走课”为主的推门课;二类是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接力课;三类是薄弱教师或学科的跟进课;四类是教学大比武的展示课。加强评课研究,主要进行“三看两查一反思”。
2.坚持学生习性训练。开学初第一个月为“习性训练月”,各级部、各班级以学生的习性训练为要,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尤其是各教研组和各任课教师要以训练“学科化课堂表达”为重点,使教师和学生达成“和润相融”的课堂默契,为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持之以恒抓好学生常规教育。一是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分月份研究制定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与争章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遵守秩序、举止文明、勤于动手等良好道德品质。二是继续开展好各项礼仪标兵的评选,以评价激励促习性养成。
4.深入推进“月月有主题,人人都参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教育。组织开展好升旗仪式、第二批新生入队、传统节日等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
5.深入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不断研究改进《红领巾奖章争章细则》,和劳动教育与评价相结合,做到定期评价,定期发星颁章。严格按照《金城镇中心小学分批入队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一年级新生第二批入队工作。评价过程要公平公正,争章阶段性评价要及时向家长公示,确保新生分批入队工作顺利实施。
五、构建温润有心的德润课程
1.丰富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德润乡心”课程总体方案,优化校本课程设置,促进校本课程内涵发展,并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为集中体现课程教学成果,学校每学年开展特色校本课程成果展演活动。
2.加强劳动教育。依据劳动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合理设置劳动内容。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体会劳动最光荣。
3.加强体育锻炼,练好身体素质。深入推进“1+1+N”体育教学工程,做好“三抓”,即一抓体育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二抓学生常规,加强体育课学生习性养成培养;三抓大课间活动,学期内将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作为重点,合力编制校园篮球操,体现体育篮球特色。
4.加强美育教育,强化艺术素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全面开展线描、泥塑、剪纸、贝壳拼装、书法以及舞蹈、合唱、鼓乐、竖笛等社团活动。全面开展艺术活动,将每年的校园艺术节、合唱节、母语节、庆六一、新年联欢等活动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平台,使每名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以美育人。
5.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加强家校共育,在上学期三级家委会建设的基础上,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深入推进家庭教育讲座、“高质量陪伴孩子读书”等活动。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阳光儿童和少年。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继续实施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心灵工程。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建立相关档案,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活动为契机,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授课水平。
六、提供有力保障,优化育人环境
1.做好校车服务工作。加强乘车安全教育工作;加强乘车安全管理;加强车辆的维护管理,加强校车接送前与接送后的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为杜绝学生乘错车、漏乘车现象、加强每日、每班次乘车人数的核实工作;加强校车安全工作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对乘车过程中重点细节的管理与检查;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性跟车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好学校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零星办公用品的购入、借用、分发的有关管理规定。继续推行维修签单制度。校舍、仪器设备,本着谁使用,谁负责,在谁的责任区里,谁负责的原则。一切固定资产损坏由管理人员填写损坏报表,进行登记再报损。损坏照价赔偿。(教师离开教室、办公室等时关电源、关门)
3.做好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食堂收费、会计核算、订餐退餐等规定。本学期本着有利于会计核算原则,对原退餐单填写探讨改进方法。与食堂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食堂的检查、督促,听取师生对食堂工作的意见,不断提高饭菜质量。根据市局安排,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严格执行验货制度,对大米、植物油、酱油、料酒、食醋五类食品采购时必须认准“QS”标志,保证所进原料新鲜、质量好。建好“食品索证登记簿”,健全各种制度,作好各种记录、台帐。认真按照“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标准作好工作,确保达到相应等级质量要求。
4.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每学期进行固定资产全面清查,要求各部门管理员,管好自己的物,建好自己的帐。平时物资随来随入帐,逐步禁止到总管理员处考帐,建立固定资产两条线平行管理制度。按规定收费,任何班级、个人不得擅自收费。严格履行财务预算,合理使用经费。
5.做好工会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教代会每学期两次的提案征集工作及每学期一次的征求教职工意见活动。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构建。加强源头参与、源头维护,推动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努力做好贫困教职工的帮扶、慰问工作。努力做好女教工及全体教职工查体工作,关注教职工身体健康。
6.严格做好卫生防疫各项工作
根据近视防控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定期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提升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效性。
7.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落实资助政策,抓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党组织活动,进行多帮一结对帮扶。抓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审核、发放等关键环节,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
8.加强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QQ群等自媒体加强学校工作的宣传,扩大学校在莱州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引导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