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栖霞市蛇窝泊大柳家小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5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0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1-5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生产劳动。
2.基地建立情况。为了打造颇具特色的“果香校园”,近年来,我校在校园开辟“百果园”教学实践基地,百果园位于栖霞市蛇窝泊大柳家小学校内东北角,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内有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桑葚树等多种果树,美丽的校园一年四季“百果”飘香,学生们在这里可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采摘的乐趣。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0.4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种植管理等方面。
4.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1-5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5.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4)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一至五年级综合与实践与劳动课教师认真落实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少先队评选“最佳劳动基地”和“劳动小能手”。
6. 劳动周实施方案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三)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活动时间 5月至9月
四、实施步骤和策略
(一)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班会课、劳技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
(二)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
(三)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组织校内劳动。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2.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四)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活动课、劳技课为抓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劳动周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
7.劳动清单。
一、 家务劳动教育清单
1. 房间清洁与布置。
2. 书籍整理。
3. 垃圾分类处理。
4. 洗衣服刷鞋熨烫衣物简单缝制。
5. 做简单的家务。
6. 掌握烹饪技巧,制作拿手菜或面点。
7. 饭前,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餐桌碗筷。
8. 自己整理书包。
9. 收纳与整理。
二、校内劳动清单
1.书包、课桌干净整洁,课本资料分类存放。
2.创意布置教室内文化,黑板报、读书角。
3.垃圾分类处理,节能环保。
4.节约水电,会二次用水或废物利用。
5.班级大扫除。
6.校内农作物基本常识种植。
8.教学设计。
《种子》—玉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种植活动,了解种植知识,认识劳动工具,学会使用工具种植各种植物,掌握基本种植技能。
2.经历种植过程,初步养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体验劳动的快乐。
3.初步学会运用劳动技术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能够在劳动技术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 劳动教育中积极探索活动育人模式,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强调劳动观念,劳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在劳动情境中建构劳动观念、生成劳动技能。
三、教学难点: 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高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四、教学过程: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劳动教育具有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等多维价值。目前,学校正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标,吹响了劳动教育的集结号。
(一)活动准备 1.学校做好春种准备,制定方案,提前布置。
2.各年级班主任根据学校方案,结合本班实际,制定适合本班级的种植活动方案。
3.各个班级做好种植活动的工具、种子、苗木等准备工作。
4.各班级对自己的种植区域提前做好松土、肥料准备工作。
(二)种植活动
1.升旗仪式,宣布启动活动。
2.各班按学校展开种植活动。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把种植活动的着眼点落实到学生的发展教育上,一切为了学生。
(三)认识种植的种子
1.各个班级收集所要种植的种子。并将由各个班级班主任带领学生认识种子,对于种植的种子的生长周期的认识,对于种植的种子习性的了解。
2.通过收集和比较种子,知道所要种植的种子有不同的外部特征。
3.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种子进行观察,记录生长过程,完成相关的观察日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种植活动过后的管理 集中种植之后,劳动教育的根本重在后期管理,学生的参与,往往很多活动“虎头蛇尾”,后期的管理,更是本次活动中,劳动教育的重点所在。
1.各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一起安排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对自己班级种植区域进行维护管理。
2.通过观察研究,实施浇水、除草、松土、种植植物的养护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语文教学做好文字训练、微信及时宣传报道过程资料等,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内涵。
3.收获劳动成果。
(五)种植活动要求
1.注意种植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其注意学生的安全。
2.本次种植活动以学生工作为主,所以建议班主任选择植物要特别注意,应适宜学生操作。
3.有条件的,可自带相机记录我们的活动。
教学反思: 《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通过学农劳动,学生们不仅锻炼和提升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风采,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艰辛,也感悟到这样的道理:只有顺应自然法则,遵从客观规律,遵循事物规律,讲究科学方法,才能硕果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