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部《指导纲要》)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 2019)1号)(以下简称省《指导意见》)精神,结合烟台综合实践教育实际,特将其劳动教育作为主要课程载体,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因此,我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培养自理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得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做家务劳动的简单知识。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
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 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了 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1.课程内容: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
2、实施保障
1.课时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实施,要覆盖到基础教育各学段、所有学校。要根据部《指导纲要》和省《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
(2)保证足额课时。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5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2. 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教师的持续发烧券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情情况纳入教师工作绩作为力果修重开、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先等方的重要内容。
3. 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商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4. 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E,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房学生的常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的,防便杜索。成牌特:不界助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街进、根据低、中高年极不业不同华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5. 评价策略: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